Vice雜誌

Stan在迴響中提到”Vice雜誌”:http://www.viceland.com/index_us.php,這份刊物我蒐了不少。套一位溫哥華朋友的話:「這是全加拿大最酷的雜誌。」簡單地說,Vice集所有惡趣味於一身,什麼狗皮倒灶的內容都會出現。這份亂七八糟的雜誌,居然還是精美的全彩印刷而且放在店家供免費索取的刊物。能玩到這種地步,多少要拜近幾年街頭風格大流行之賜。
根據”Vice網站上的說法”:http://www.viceland.com/global/htdocs/about.php,這份刊物於1994年由幾個蒙特婁的吸毒者為了騙社會福利的工作補助金而成立,最早只是談談龐克樂團和暴力事件的十六頁簡訊,如今除了這份百來頁的全彩雜誌,還開設了唱片行、服飾店與英國和澳洲分部,總部則從蒙特婁搬到美國紐約。
至於雜誌的內容結構,就是一般的lifestyle式的雜誌,談些樂團、電影、電玩、藥物、時尚、攝影、書籍評介、唱片評介等等,不過它採取的觀點是很「街頭」式的,扣去廣告不算(雖然廣告佔了一半的篇幅)整份雜誌的人物幾乎都是醜陋的男女,不少照片的品質業餘到不行,什麼紅眼、偏白、畫面凌亂的毛病全都有,但卻又流露出一種迫到眼前的真實,是的,我們有一部份的生活就是這麼醜。它的時尚部份,每期都有不同的搞怪主題,有一期是毒品走私者的服裝(拍立得照片中的男女模特兒像警察檔案照片一樣,掀裙坦腹露出毒品的隱匿處),或是小店”順手牽羊者的服飾”:http://www.viceland.com/issues/v8n7/htdocs/fashion1.php;最近一期的時尚是”天體營裡的時尚”:http://www.viceland.com/issues/v10n11/htdocs/fashion1.php(身上的服飾就只剩項鍊、帽子、太陽眼鏡和鞋子啦)。這種攝影手法和風格幾乎可說是自成一派,Vice曾出過一期特刊,全是這類的照片。
由於是免費的刊物,所以你不會在誠品進口雜誌架上找到Vice,這份刊物上有註明,他們不歡迎訂閱,因為還要多花郵資,但如果”你想訂”:http://store.yahoo.com/viceland/subscriptions.html,也是可以的,國際訂閱一年七十塊美金。

嬉戲(Frisk)已上架

Goya譯的《嬉戲》已經上架囉,在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是Goya「男性粗俚語彙」的顧問,請大家多多...呃...注意一下。「注意」的意思就是說,你不必急著立刻衝進書店裡買來讀,先看完這篇介紹再考慮要不要讀,要是你真的那麼給面子,二話不說就讀起來,先感謝你了,但若發生噁心吐血或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等情事就別怪我沒事先警告。
本書的原文名稱《Frisk》,有「嬉戲」和「搜身」的雙重意義,二種意思都可以用在這本書上。第一章「放浪」讀起來可能會有點抓不住的感覺,因為這章的主角嗑藥嗑得「一片糊模」。到了第二章「緊張」就漸入佳境,你可以開始抓到故事脈絡,慢慢進入作者以意識流寫法蘊釀的情緒中。然後你可能會一口氣讀完接下來的「肢解」、「恍神」,之前詭異又僵持的氣氛終於在「麻木」這章炸開來,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就像後搖滾「大爆炸式」的安排。到了最後一章「狂浪」,先賣個關子,你自己看就知道了。
另外,作者丹尼斯.庫柏曾是美國(以前不錯現在已經遜掉的)音樂雜誌《Spin》的特約作者,根據他的訪談,他最喜歡的樂團是SebadohMy Bloody ValentinePavement。低傳真(lo-fi)與新迷幻和他的寫法滿搭的,很適合用來作讀他的書時的背景配樂。到了「麻木」那章,可以放些死金屬或黑金屬,工業噪音也可以。或者,GYBE或Mogwai等後搖滾來作配樂也不錯,就像何穎怡大姐說的:「《嬉戲》其實是一本非常蒼涼的書。」
我個人滿喜歡這本書的,是近年來讀過最過癮的小說。

巫路之歌

台大誠品書店的陳列平台多了一個宗教心靈區,不小心發現這本《巫路之歌-從學殿堂走入靈性工作的自我剖析》,由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宗教人類學博士許麗玲所著,內容是她在二○○二年暑假親身入乩的經歷。起初吸引我的地方是其中提到花蓮的有位劉師父和傑克一樣,擁有神賜的能力,可以為人行靈療,劉師父同時還具有讀「天語」的能力,也就是台灣廟宇所稱的「桌頭」。

繼續閱讀 巫路之歌

乘著青春要寫詩

大約七八年前,常混山抹微雲之類的藝文BBS站時,我曾寫過一陣子新詩。對我來說,寫詩滿傷身體的,通常寫完一首詩,半包煙就沒了,而且處於亢奮狀態,晚上失眠睡不著,第二天上班又精神不濟,搞得自已累得要死。研究所畢業以後就沒寫過了,那種感覺有點像大腦裡有一根水管突然塞住,再也沒力氣寫,或是勉強寫出來自己也不喜歡,當然也就不敢放到網路給別人看了。想當年(咳哼...)我也曾經參與第一份網路詩刊《晨曦詩刊》的編輯工作呢。
許久沒注意BBS詩界的動態,感覺上似乎停滯了。最近發現網路詩界沒死絕,還有很多人在玩,而且仍有網路詩集結出版,像《壹詩歌》,其中有幾個眼熟的名字,原來當年的網路詩友還在寫詩。看看《壹詩歌》的宣言,回想以前,真是青春啊(迎風望著夕陽...)。
* 這篇宣言也是夠青春無敵: 憤怒青年網路時代全面大勝利

北京新聲

老婆在威尼斯碰到歐寧, 他說他讀過我和朋友合著的[秘密基地], 回贈我一本他編的[北京新聲]. 很難講清楚歐寧是誰, 由這篇 非典型玩家歐寧來看, 他活躍於深圳跨領域藝文圈. [北京新聲]是由他主編/設計, 由中國名樂評人顏峻撰文, 聶箏攝影的書籍. 文字著重在九0年代北京滾圈的人與事, 介紹北京新世代搖滾樂團以及相關的散文, 就如扉頁所寫的”獻給打口的一代”. 所謂”打口帶”指的是歐美的滯銷錄音帶, 外殼打了缺口, 廉價批到中國賣, 其中不乏前衛另類的作品, 中國的愛樂青年就靠著這些”打口帶”接觸到歐美的搖滾樂, 另類音樂. 為了忘卻打口概略提到這段打口帶文化的重要性.
顏峻敏銳又充滿感情的樂評文字自不在話下(可參考顏峻所寫的我的北京和我們的[北京新聲] ), 這本[北京新聲]的美編也著實令人大吃一驚. 歐寧使用九0年代著名音樂文化雜誌[Raygun]的前衛美編手法, 但沒有[Raygun]玩的那麼過頭, 不會美編搶過了文字(但是頁碼會比標題還大, 哈哈). 其實這本書用的字”很大聲”. 基本上, 差不多全是超明體, 看上去, 馬上就有京片子的感覺. 隨時出現大片色彩濃重的圖片, 也是很中國的格調. 這本書完全顛覆之前我對簡體書的印象, 相信這本書在中國也是罕見的大手筆. 據說印量只有五千本, 喜歡北京搖滾樂的樂迷一定要弄一本來收藏.
歐寧說, 他來台北要依[秘密基地]來看看台灣的搖滾樂團表演. 不太好意思說…物換星移, 才幾年的時間, [秘密基地]裡提到的地方都倒得差不多了.

google 駭客

在書店裡發現這本 Google Hacks , 談的是Google的運作原理, 和如何用 Google API 來寫程式, 藉著google的力量作更有powerful的搜尋. 有意思. 先記起來, 以後有閒錢再買.
另外發現 O’Rielly 這家出版社提供交會費就可以在網路上閱覽他們出版書全文的功能. 這功能不錯, 不必買一堆書回家壓垮書架.
想想電腦科技這東西還真浪費紙漿. 一本新印出來的書, 可能過一年就成了廢物, 而且沒有任何保留參考價值, 比報紙還不如. 現在誰有多少人還要需要Borland C, Quikc C, Pascal的使用手冊? 透徹瞭解MS Dos? 搞定MS Windows 3.1? Photoshop 3.0使用絕招? 這些東西剛出來的時候可是印得滿坑滿谷. 一年之後軟體升級, 書就完全過時,幾乎連史料價值都沒有.
這類的書最好全都放到網路上, 或是賣下載版就好了. 節省資源又節省空間.

No Logo 及滾石論戰

買了這本書才知道中文版剛出, 扼腕不已, 除了中文讀起來方便之外, 中譯本也比較便宜. 好啦, 總之是買了, 就看吧, 聽說是暢銷書. 結果發現英文還不算難, 讀起來也挺有意思. 目前我只看了第一章, 差不多知道為什麼這本會成為暢銷書了, 因為它除了對經濟全球化提出反思之外, 其實也可以反過來當成企管經營策略書籍來讀. 所以, 時報出版是把它歸在””文化叢書”, 而博客來則把它放在”企業政策/企業規範”的類別下. 好玩吧?
第一章談到”品牌”歷史. 我讀起來, 大約可歸成這幾個階段
1. 廣告以”新發明”,”可改善生活”來賣產品,
2. 廣告把品牌擬人化, 形象化.
3. 到了九0年代, 品牌分裂為便宜的大量販零售, 和販賣”態度”,生活方式”. 後者, 品牌已經比商品本身還重要.
聽起來差不多就是布希亞講的超級真實理論, 只是把”擬像”換成了”品牌”, “真實”換成”商品”.
而這個進程也很像唱片公司賣青少年流行音樂的方法, 藝人的”態度”和”生活方式”越來越重要.
不過這些操作方式, 台灣好像還停在第一和第二階段, 還不到懂得賣態度的階段, 其中也包括台灣大部份消費者不買帳, 目前還不會花錢買”態度”這種不能吃不能玩的東西. 只有少數態度是可以賣錢的, 像用”文藝”,”時尚”包裝的咖啡館,lounge等.
台灣流行音樂也還沒到賣態度和生活方式. 就算試圖這麼賣, 操作起來也不對勁. 周杰倫勉強算態度可以賣錢的藝人.
水晶, 角頭是有態度的廠牌, 不過他們的態度目前還不能賣錢.
然後想到最近在 音樂五四三上的論戰. 先有人轉了一封 影評人翁健偉寫給滾石的公開信, 滾石唱片公司副總經理王方谷也寫了篇落落長的回應, 態度不佳, 引起網友一陣嘲笑. 不料 王經理又來一篇舌戰群雄, 網友嘩然, 批得更兇, 於是 王經理再來一篇掏心挖肺的苦水. 也許是王經理搞不清楚網路文化. 加上太閒還是怎樣. 與其花這麼多時間跟消費者講這麼多, 不如好好管自己的公司.
如果原始公開信批的是水晶或角頭, 阿達或張四十三跳出來解釋都是合理的, 因為他們的經營是有態度的, 而且五四三上的樂迷對他們的市場口碑也有某程度的影響力. 但滾石這種以大眾市場為訴求的公司, 副總經理為這類事跳出來就很奇怪. 而且五四三網友的消費大概也只佔他們業績的一點點, 犯不著費那麼大勁來吵架. 以企業經營者的角度來說, 實在沒什麼度量和眼光. 後來連 張培仁都來插一腳. 哇咧, 這些人是怎麼回事? 自暴其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