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文化族群與音樂類型-答Stan

Stan在哥德樂派一文的迴響中提到一個好問題,這裡提出我的看法。
可能是因為我和jessypub的討論,在態度上沒有很認真,只是開開玩笑,沒有表達得很清楚,其實我們是在嘲諷台灣某些青少年流行文化 — 表面上是追上潮流,實際上是與自己文化脈絡無關的消費行為,對這些從西方直接引進的次文化只是片面瞭解,表面照抄,而對該文化的內涵並無深刻的認識。

繼續閱讀 次文化族群與音樂類型-答Stan

PLUR一字的來源

台灣的瑞舞客應該都對「PLUR」(peace, love, unity and respect)這個字不陌生。這個字也是台灣各大小瑞舞相關網站的火藥庫:瑞舞到底有沒有所謂「PLUR」?「PLUR」是瑞舞客的精神指標或是嗑藥嗑昏頭的夢話?
好玩的是,英國的瑞舞場景不太談PLUR,只有在九○年代初瑞舞剛萌芽時再度流行嬉皮時代的口號「Peace and Love」。PLUR這個字其實是從美國瑞舞場景傳出來。
我對PLUR的所知僅止於此,直到上星期五去了一場Frankie Bones和Sandra Collins的舞會回來後,老婆一查,才知道原來PLUR這個字最早是由Frankie Bones喊出來的。關於Frankie Bones,可參閱愛咪藝語
*延伸閱讀
WorldWide Raver’s Manifesto Project, Toronto - 另一篇感動了許多人的瑞舞宣言,應該有從Frankie Bones的演講中得到啟發
重回街道:一個瑞舞文化與搖頭丸政治之空間觀察 - inertia寫的文章,其中有上面那篇宣言的部份中譯

關於「地下音樂」的舊論重提

Goya之前寫了一篇《「地下場景」與「文化創意產業」》 ,令我想到「地下音樂」這個最近討論越來越少的名詞。
關於台灣的「地下音樂」,TM寫過一篇《望花補夜: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曾刊於《中外文學》(1996,Vol. 25,No.2),彙整並討論了台灣地下音樂的發展。這篇文章現在網路找不到(TM願意重貼出來嗎?),倒是可以找到一篇署名為「下港胖子」所寫的回應《「地下音樂」不地下?》 (《烘焙姬網路文化雜誌》 第8期 / 1998.11.1 ),對《望花補夜》一文提出相當嚴厲的批評。

繼續閱讀 關於「地下音樂」的舊論重提

再談名詞的力量(和如何失去力量)

Schee提到一則令人哭笑不得的新聞。看來flash mob這個字已經在八月二十九日,十多台攝影機包圍無辜銅獅子的事件後被快速消解,麥克風在記者的手上,詮釋權也在他們手上。Flash mob在台灣媒體如此壓倒性使用之下,意義似乎已經定調。

繼續閱讀 再談名詞的力量(和如何失去力量)

啊~~懷念的抒情金曲

AOR有兩種意思,Album Oriented Rock(專輯導向搖滾),或 Adult Oriented Rock(成人搖滾)。前者本來是英美廣播電台用的名詞。 原來FM電台都是以放單曲唱片為主, 到了70年代,搖滾意態型態抬頭,樂團和樂迷講究概念完整的專輯而輕視單曲。電台配合趨勢開始放專輯唱片裡的曲子。他們稱這類音樂為Album Oriented Rock, 而實際上,AOR幾乎包涵了所有搖滾類型, 這個詞只是為了和以出單曲為主的樂手作品味區分而己。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個字可以和「經典搖滾」相通。

繼續閱讀 啊~~懷念的抒情金曲

性,上帝加錢

最近BBC Radio 1的老DJ約翰皮爾(John Peel)常放一首歌《Sex, God+Money》(若有real player的話,可以線上試聽),是首復古電子樂曲,女主唱聲音懶懶的,一聽就很討人喜歡。這種樂風現在有個標籤:electroclash,簡單來說,就是八○年代新浪潮復活。網路上查了一下,這個團叫Neuladner,一男一女組成,使用一台電子鼓機,二台電子合成器和一把大提琴,目前只出了一張EP,想買西低還買不到。聽起來,這個團大有可為。

繼續閱讀 性,上帝加錢

名詞的力量

曾經看過一則報導,動物學家觀察一群猴子的行為,有一隻猴子首先「發明」用乾果殼什麼的舀水喝,不多久,這群猴子都開始用乾果殼舀水喝(大概是如此的行為,有點記不得了)。這看起來像什麼?我想講的不是blog或msn messenger 的擴散(也很像就是了),而是一種音樂風格的形成。

繼續閱讀 名詞的力量

音樂媒體與網誌

住在加拿大有個好處,書報攤有一大堆雜誌可供翻閱,這些雜誌在台灣常是封起來的。我愛「翻」流行音樂雜誌但不是「讀」流行音樂雜誌,因為沒什麼耐性好好看完一篇完整的文章,會專注看完的通常是某音樂類型全盤分析或有趣的報導或搞笑文章,其他如專輯評介、樂手訪談等等,瞄幾眼就過去了。

繼續閱讀 音樂媒體與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