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動之夜圓滿結束,感謝大家

七月八日《疆界/Altered States》的開幕表演「噪動之夜」圓滿結束,感謝參與演出的樂手/藝術家:Dino、Fish、”Goodbye! Nao!”:http://blog.yam.com/goodbyenao/、”Pei”:http://www.vul3jp6.blogspot.com/、Roughhausen、Echo樂團的西皮、”姚仲涵”:http://blog.yam.com/workinglab與”王仲堃”:http://blog.yam.com/aquen。
感謝”Bbrother”:http://www.wretch.cc/blog/Bbrother設計的傳單,感謝 “Jessypub”:http://jessypub.bluecircus.net/、”Chinchun”:http://chinchun.bluecircus.net/和祖馨協助攝影、錄影,以及”Adam”:http://blog.yam.com/doobop/、Siegfy協助跑腿。還有 “The Wall”:http://www.the-wall.com.tw/ 的所有工作人員、因病無法上台的Staci、協助PA的莊敬、當天到場的觀眾,謝謝大家 😀
這場演出中間有些小波折,差點辦不成。在經費不足的情形下,心一橫,於是成就這場美妙的演出,感謝”勞苦功高的策展人”:http://goya.bluecircus.net/。

疆界/Altered States與噪動之夜

疆界/Altered States

展期: 2006年7月8日至9月3日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 E F 展覽室  
開幕酒會: 2006年7月8日下午 3:00 pm 至 5:00 pm
網站: http://npo.url.com.tw/altered_states
開幕表演活動: 噪動之夜 - 聲響藝術表演 (免費入場)
時間: 2006年 7月8日 7:00 PM
地點: The Wall (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
執行策劃:正導製作公司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加拿大藝術評議會、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文化贊助:廣達文教基金會
畫冊出版:典藏藝術家庭
媒體協力:智邦生活館
開幕協力: The Wall 、北台灣麥酒
參展藝術家(共十位) :王俊傑、林其蔚、許雅筑、陳界仁、葉偉立、吳語心等六位台 灣藝術家;以及當娜.康倫 ( Donna Conlon)、洛尼.葛蘭姆(Rodney Graham)、安東妮亞.赫希(Antonia Hirsch)、安利.沙拉(Anri Sala)等四位國外藝術家。
疆界 /Altered States 視覺藝術展為國家文化藝 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策劃性展覽獎助計畫」,由獨立策展人鄭慧華所策劃,結合國內外十位藝術家、八件作品,透過錄影、聲音、裝置等不同媒材的創作,呈現和探 討社會中不同機制所形成的生活疆界感,及可見與不可見、複雜多面的生活情境。
在歷史不斷變動、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發展過程中,關於人的生存與意識「疆界」的形塑也是不斷變動且複雜的;在固有、傳統的 「疆界」如國家和地理疆界、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差異 …之外,隱晦不可見的「疆界」,如當代經濟的運作與流動所形成的不同族群和階級;或如常民文化中的傳統特質與經濟文化全球化之間的消長,或甚至小至個人生 活中,透過了重重機制(如身份證件、消費型態、工作場所、家庭等)界定與建構出的不同的自我形象…,更因為時空的不斷急劇變動,影響著人對當下的體認和生 活的方式。
疆界 /Altered States 試圖以不同的方式探索 「疆界」所潛藏的意義,包含了人的內在、精神的「意識疆界」,也同時面對外在、現實的「生活疆界」,展覽試圖以當代的生活與社會現實為基礎,一方面呈現出 個人的內在探索,或是以此深入具有時間與記憶廣度的集體意識中;另一方面,藝術家試圖提出對幽微或「不可見」的觀察,翻轉人們對當下生活既有的觀感與既定 價值,並以不同的思維與新的角度重新看待人們既有的「視野」。最終,展覽期望以此反映出更多關於「存在」的不同層次與多重的真實。
噪動之夜 – 前衛聲響表演 為本展覽的開幕表演活動,為了呼應「疆界/Altered States」的「聲響+視覺」的特質,噪動之夜 選擇以工業搖滾、噪音與實驗聲響為主題。本活動中邀請台灣及加拿大前衛聲響藝術創作者,以電腦、電子設備為樂器,或是以行動進行現場聲響表演,並搭配電腦 投影製作的視覺效果 。
噪動之夜 的演出者包括:
. Roughhausen (加拿大工業搖滾)
. Goodbye! Nao!  (行動聲響)
. Fish (sound)+ Pei (visual) 
. Dino(類比電子聲響)
噪動之夜 為免費入場的活動。

Roughhausen (Jeff Stoddard)彩排@the Wall

“Amy”:http://goya.bluecircus.net 企劃半年多的前衛藝術展覽「”疆界/Altered States”:http://npo.url.com.tw/altered_states/」開幕日期訂於7月8日,最近開始進入地獄般的準備週。
這檔展覽的開幕表演叫「”噪動之夜(Maelstrom)”:http://npo.url.com.tw/altered_states/info/maelstrom/index.html」,邀請了Roughhausen、Dino、Fish、Goodbye! Nao! 演出。這樣的安排是為了呼應「疆界/Altered States」的「聲響+視覺」的特質,同時,由於展覽中有林其蔚的作品〈恐怖騷音之屋文物特展 〉,配合他對台灣噪音場景的頁獻,「噪動之夜」也以工業搖滾、噪音與實驗聲響為主題。
其中, “Jeff Stoddard”:http://jeph.bluecircus.net/archives/music/jeff_stoddard.php(他的藝名是 Roughhausen),雖然過去有相當豐富的世界巡迴演出經驗,但他已經七年多沒登台了,這次首次在台灣演出,他顯得特別僅慎,精心策劃了整個演出流程,請來”Echo”:http://www.echoband.com/?cat=1的鍵盤手西皮、VJ Staci、舞者Patricia和Queena同台。
昨天整組Roughhausen成員在The Wall彩排,我看得十分過癮,相信會是非常精彩的活動。
手上有可以錄影的數位相機,順便錄下一小段排練過程。排練時,The Wall 的燈光師沒到,所以影像不太清楚。

Jeff之前寫給Amy的演出概念,我譯成了中文:

這場演出以微觀的角度,利用影像與聲音來呈現形構個認同與人類衝突的社會與文化力量。
疆界--我們用以區分「我們」與「他們」的想像的界線--被命名為:種族、性取向、宗教和政治意識型態。這是天性使然還是教育的結果?疆界是人類基因的不得不,還是教育告訴我們疆界是必需建立的?除了法庭和精神病院這類行為糾正的文化機制之外,還有哪些疆界區分了我們的自我認同與外在身分?
在這場表演中,表演者檢視了藏在社會文化認同背後那驅使不同團體用以相互劃分疆界的機制。表演目的是要質疑那教導人們劃分彼此而不是相互擁抱的社會化過程。
聲音來源混合了經過電腦處理的預錄原音和工業噪音,二者結合為殺氣騰騰有如軍樂的樂音。部份聲音取材自英雄或暴君的歷史演講錄音,並重新編輯過。如此來讓觀者感受到,英雄與暴君只有一線之隔。我們的文化認同大多來自主觀的認知。
影像來源為人民與弱勢團體反抗文化假相、工業開發和傳統建制的大規模行動的照片投影。

對了,Jeff 現正忙著幫Echo錄音,預訂於今年野台開唱時發片。另外Roughhausen的個人網站現正掛點中…..

台灣媒體的無限迴圈

我家裡沒有電視,除了與同事聊天偶爾會聽不太懂外,倒沒感覺有什麼損失。至於新聞嘛,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電視新聞不太能看,反正出門吃自助餐也會瞄到幾眼最近發生的事,報來報去也就那幾則。
今天在公寓的洗衣房裡洗衣服,順便看了一下新聞。最近的事大致沒什麼變化,只是多了幾個之前沒聽過的人名。比較奇妙的是,我轉到民視新聞,看到民視新聞裡是擷取自 TVBS台的2100全民開講的畫面。看不懂,大約是李濤捅了什麼漏子吧,於是轉到隔壁台。
呃,為什麼中天新聞台裡是民視新聞台的擷取畫面?怪哉,我到底在看哪台的新聞?新聞內容是誰誰在民視的某某開講節目裡講誰誰有啥啥病以致於誰誰對誰誰講的啥啥不能信等等的,十分複雜,也看不懂。
不是我頭昏了,就是這些媒體頭昏了。原來作新聞節目這麼簡單,只要用一台攝影機專拍蘋果日報的頭條,然後側錄其他新聞台的節目就好了。新聞節目本身就是新聞,這實在太棒了。
這令我想到幾個月前在Pchome還是蕃蕃藤新聞網頁看到轉載自某平面媒體的新聞,其中有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是翻拍自電視新聞的畫面,而那個電視新聞的畫面又是翻拍自蘋果日報。我陷入了翻拍新聞的無限迴圈裡。
真的,台灣的新聞還是少看比較健康。

基督曾是佛教徒?

不要管《達文西密碼》裡耶穌娶抹大拿的故事,也不要理最近出土的《猶大福音 》的大平反,這裡有更勁爆的:基督曾遠行到印度與西藏修習佛法,被西藏人稱為活佛哩。
基督徒且先不要生氣,事情是這樣的。
幾天前和朋友用msn聊天,忘記聊到什麼,朋友突然揭露驚人的天大秘密:其實基督也是佛教徒。他的根據是一篇作者署名為「馮馮居士」所寫的「佛教與基督教的淵源探原 」。
對聖經稍有瞭解的都知道,耶穌十多歲到三十歲之間在幹什麼是件歷史懸案,沒有任何一份文件提到他去哪、作了什麼。但有一個叫《水徒福音》 的旁經講說耶穌在這段時間跑到東方學佛法,路線大約是 以色列->波斯->印度->西藏->波斯-> 以色列。文中還說,《水徒福音》就是被排除出新約的《彼得福音》。
這可不得了,居然有這種事情。乘週末夜,在網路上找資料,發現並不完全是那回事。
馮馮居士搞錯了,《彼得福音》和《水徒福音》沒有關係,《彼得福音》早已亡佚,內容無從得知。而《水徒福音》的來由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美國人Levi H. Dowling 所寫的。他自稱有特殊能力,讀到上帝的書,也就是所謂的「阿卡西紀錄」(Akashic Records),讀過後,從中摘取耶穌不為人知的年輕歲月的歷史,寫下來的成果即為《水徒福音》。
阿卡西紀錄
但這裡還有另一個耶穌曾是佛教徒的考據。
佛教與基督教的淵源探原 」一文的後段提到《耶穌行踨成迷的歲月 》這本書(有中譯,立緒出版),似乎比《水徒福音》更有趣。
內容是說,一八九四年,俄國作家兼旅行記者尼古拉斯.諾托維茨 ( Nicolas Notovitch) 在法國巴黎發表了一本著作《耶穌基督佚史》(這裡有英譯全文《The Lost Years of Jesus 》)。諾托維茨十九世紀末旅行到印度與西藏交界的一個佛寺,佛寺的喇嘛對他說,在西藏的某經卷講到一位來自中東的先知,叫伊薩,在印度與西藏之間修習佛法十多年後回以色列,後來被針死在十字架上。
諾托維茨聽了嚇一跳,這故事可不是耶穌嗎?於是努力找尋紀錄伊薩事紀的經典,最後在拉達克邦國列城郊外的「法戒寺」找到這本經書。經中所記「伊薩活佛」,果然與新約聖經裡的耶穌有驚人的相同處。
諾托維茨發表《耶穌基督佚史》之後,西方學者當然無法痛快接受,雙方打了一陣子筆仗。書裡後頭還有一大串考證的故事,這裡就不多提了,有興趣者請自己弄書來看。總之那本巴利文的伊薩活佛傳現在找不著了- 或是沒人去找-所以無從繼續追蹤證實。

Firefox其實是指小貓熊

在”Myshare網摘精華”:http://digest.url.com.tw/看到”這個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YbvlOqWCPC。

一時好奇在網路查詢,發現一個重大的秘密--原來我最常用的”瀏覽器Firefox”:http://www.moztw.org/其實指的是這種狀似淙熊的”小貓熊”: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7%86%8A%E8%B2%93,台北市立動物園”有兩隻”:http://blog.yam.com/tabbycat/archives/224354.html,屬淙熊科,英文名為Lesser Panda、Red Panda 或Firefox,學名Ailurus fulgens。
red_panda.jpg
Firefox 官網也”指出”:http://www.mozilla.org/projects/firefox/firefox-name-faq.html其名即來自小貓熊。
據Firefox Logo設計者 Jon Hicks的”說明”:http://www.hicksdesign.co.uk/journal/branding-firefox,因為他認為小貓熊並不符合Firefox這款瀏覽器的形象,所以沒設計成小貓熊。Firefox Logo靈感來自日本一個狐狸的圖像。
icon2.jpg ==> 100px-Firefox-logo.png
另外,到底Firefox要譯成「火狐狸」還是正名為「小貓熊」這個話題在中文Firefox論壇引起”爭論”:http://forum.moztw.org/viewtopic.php?t=2007&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0。

關於《態度》及其他二三事

話說幾年前我著手編著《秘密基地》前,其實最早提的企劃構想是本叫作《完全搞團手冊》之類的書,內容打算訪問當時的台北獨立樂團談他們的玩團經驗,單元區分吉他手、鼓手、貝斯手、…等等,再加如何上台演唱和錄音等等等等。”奶爸”:http://tm.tamshui.org/得知這個企劃,給我建議說,這種書要有人看,起碼枱面上要有一打成名的樂團才有搞頭。
那時候五月天的第一張專輯還沒出,上得了枱面的團左算右算大概只有五佰。奶爸言之有理,我於是打消原構想,換了另一份企劃。
至於為什麼要寫《完全搞團手冊》?或許是因為我喜歡跟搞團的音樂人聊天,聽聽他們的想法,至少那時候的我是如此。吾友”史哲心”:http://jeph.bluecircus.net/archives/about_jeff/ce_1.php曾半認真半開玩笑的說:「那些寫樂評的,都是想搞團搞不起來的傢伙罷了」。這句話用來形容我自己不能說沒講中。無論如何,後來我還是在寫作《秘密基地》時訪問到不少樂團、樂吧經營者和熱血樂迷。
目前台灣枱面上的樂團已經超過一打,而且,居然真的有這麼一本類似《完全搞團手冊》的書出版了,書名叫作”《態度》”: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2354。從博客來的網站看到,在六月前購買可”獲贈”: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2456 the Wall入場劵一張。
說到the wall ,想到”這件事”:http://www.bigsound.org/bigsound/weblog/001703.html和這些事(”其一”:http://www.ccuart.org/orbis/archives/2006/05/aeceeaeeie.html)(”其二”:http://www.ccuart.org/orbis/archives/2006/06/eae_2.html)。這類事放到非藍即綠的台灣,很難引起注意,但它絕對是政治問題。如果你覺得它不是政治問題可能是因為你以為政治就是談統獨。
青年次文化對中產價值觀是政治問題,人權對警察濫權也是政治問題。有些事情看雖小,但對文化的影響比藍綠深重,因為台灣兩種顏色的黨派對青年文化的管理態度是一丘之貉,青年不自己站起來幫自己講話,那兩個沒用的黨也不會幫你著想。是該擺出「態度」的時候了。

一天兩攤,歲月啊 之DJ 是我同學

@LLEN_BANNER.gif“DJ @llen”:http://la-groove.com/在首張專輯出版的十年後發表了第二張”DJ Mix 專輯”:http://www.la-groove.com/archives/000292.php。他因為最早在台灣推廣瑞舞電音、辦了台灣第一場戶外免費舞會、第一個出個混音專輯、出版第一本電音書籍等等第一而被稱為”「台灣電音教父」”: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overStory/2006/05/12/409_4cover/index.html,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昨天他在The Wall辦release party,邀我參加。
舞會裡人不算非常多,但氣氛很好,@llen的音樂也很棒,他跟上潮流,放棄黑膠,改使用Powerbook筆電和專業DJ 軟體 “Final Scratch”:http://www.stantonmagnetics.com/v2/fs/prod_fs2.asp “Scratch LIVE”:http://www.scratchlive.net/。他接曲子十分流暢,台灣DJ 少有人能及,不愧為「電音教父」。這晚我跳得很開心。

繼續閱讀 一天兩攤,歲月啊 之DJ 是我同學

兩個網誌/網摘網站的典型

最近智邦的”MyShare”:http://myshare.url.com.tw/的”網摘”:http://digest.url.com.tw/惹起一些”討論”:http://carol.bluecircus.net/archives/007599.html 。目前看起來大家都很有道理。不過我對這東西的看法是另一種:網摘本來就是一種 blog,blog 的倫理也就是網摘的倫理。我比較遲鈍,看不出網摘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要拿出來當另一個題目重談一遍。
當然,我自己也是這個計劃的參與者之一,有些事情只能聆聽,然後下手作,意見是不好多說的。這裡只談我心中理想的MyShare 網摘和網摘師可以努力的方向。

繼續閱讀 兩個網誌/網摘網站的典型

越來越複雜的現代生活

兩週前回溫哥華,因為車子太久沒開出點小毛病,開到Honda原廠保養。
把車子交給技工後,我在等待室裡等著,這個小房間裡有沙發、咖啡機、報紙、電視和可上網的電腦,同時已有一位約莫六十多歲的老先生也在裡面等著。
幾種殺時間用品中,我選擇上網亂逛。那位白人老先生在我背後大笑起來。
他說:「好奇妙,為什麼這裡要擺台電腦?他們認為電腦是休閒設備嗎?」
我回答:「有電腦可以作很多事啊,你可以上網看新聞、玩遊戲,甚至找人聊天。」
老先生看著我呆了一下,搖搖頭:「嗯,好吧。」似乎有聽沒有懂。
電腦與網路對我已經太尋常了,感覺上,電腦可以用在什麼地方,我原來也以為應該是人人都知道的。但眼前這位居住於北美都會的老先生完全沒有概念。
這讓我想起兩個廣告片:
一是可無線上網的筆電廣告,三十多歲的青年在院子使用筆電上網,教旁邊的爺爺說網上能找到什麼什麼。老爺爺很驚訝地用手在筆電四週揮來揮去,想找到那條「隱形的網路線」。
另一則是道奇汽車還是通用汽車的廣告:內容是留著大鬍子的粗礦老牛仔開著四輪驅動的 van 上山下水。旁白:「這個男子漢不知道什麼是網路、傳真、DVD,他開道奇(通用?)」。
對照我碰到的老先生,看起來,網路對他們這個年紀真的是太遙遠太難懂了。

繼續閱讀 越來越複雜的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