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台開唱 2007 之黯然銷魂的水星逆轉

本屆野台開唱應該說老天有眷顧吧,下午開場時一定會下陣無傷大雅的小雨,消了暑氣,加上薄薄的烏雲蔽天,太陽不那麼毒辣。進入位於中山足球場的「大野道場」,居然還有微風徐徐吹來。
這個「大野道場」啊,沒看到你不知道,舞台氣勢大得嚇人。
IMG_0886.JPG
繼續閱讀 野台開唱 2007 之黯然銷魂的水星逆轉

野台開唱想看的團

團太多,打算只看認識的。
一、已錯過類(前天熬夜趕簡報,昨天在準備出門前處在動不了的狀況)
甜梅號
Echo
電話亭
張睿詮/ DJ Point
DJ Swarp
Testament
二、國外大團類(光衝著這幾個團就值回票值)
Mercury Rev
Yo La Tengo
OK GO
RIZE
三、老團不死類
濁水溪公社
1976
四、聽過名字和作品可我沒看過現場類
蘇打綠
旺福
Tizzy Bac
8mm Sky
薄荷葉

《I Want Your Soul》裡的80年代

對我而言 Armand Van Heldem 算是一種奇特的樂手,他的專輯我會特別喜歡其中的幾首單曲,尤其是主打歌,其他曲子卻不甚喜愛。但這不代表他是膚淺的單曲藝人,Armand Van Heldem的專輯還是會有緊密的結構和要表達什麼的企圖。
例如最近剛發表的《Ghettoblaster》裡,他玩弄起80年代放克舞曲風格。其中的主打〈I Want Your Soul〉,簡直是集80年代舞曲精華之大成。膠塑感的鼓點、過門、「閃亮」到有點刺耳的電子音色、亢奮的黑人女聲等等,如果你經歷過 Prince 、MC Hammer、Rick Astley、少女瑪丹娜等等前浩室舞曲的時代,〈I Want Your Soul〉 應該會勾起你不少回憶。


其實復古向來是 Armand Van Heldem 最愛的玩法,他也曾復過70年代末迪斯可的古(〈U don’t Know Me〉),和80年代初電子新浪潮的古(〈Koochy〉)。不過在老式風格裡,他攪進的現代手法聽來還是十分有趣,最明顯的,像浩室的重貝斯,和Techno式的極微主義。
看完上面那部 MV,注意到了嗎?三分多鐘長的〈I Want Your Soul〉只有四句歌詞,對,就四句,加起來還不到二十個字,而且主旋律翻來覆去就那四小節。Armand Van Heldem 厲害就在這裡,他就是有辦法把一首理應乏味的曲子搞到多采多姿、變化多端。

十個關於 Linux的(殘酷)真相

最近Dell 推出預裝 Ubuntu 7.04的筆電和桌機被 Linux 陣營視為一大勝利,不過有位 Linux 使用者寫了一篇「Linux 迷的告白:十件跳船到 Linux 前該面對的真相」,掀起不小的波瀾,在Digg上累積了近兩千個推和三百則迴響
這十項我看起來還滿中肯的:
一、幾種主流版本的 Linux 安裝起來非常容易,不過,一旦你試圖玩些不同於預設安裝的花樣,通常都會出事。(想當初剛開始安裝時,我的確出過幾次會讓人想死的槌)
二、若你想要恰當地安裝好 Linux,那硬碟的磁區規劃就會把你搞暈。(boot 區要放多大?home 要放哪囉?要規劃成 EXT3 還是 ReiserFS?我到底在幹嘛?)
三、你需要學會下文字列命令。(最近開啟終端機終於不那麼害怕了)
四、想要又酷又炫的3D特效桌面,你要花不少功夫。(而且裝好後只有自己爽,別人看不到)
五、好消息,能在 Linux上跑的硬體設備比Windows多;壞消息,這些設備在Linux不見得能發揮100%的效能。(像我的 Mighty Mouse就是)
六、如果你想安裝套件庫裡沒有的程式,或是得從原始碼裝起,坐穩了,有一大堆文件等你K。(直接放棄比較快)
七、大多數主流軟體廠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是有人類在用 Linux。(台灣尤其如此)
八、Linux 不是乖乖牌用的東西。(通常也不是女性使用者該碰的東西)
九、病毒/木馬/間諜軟體?用了 Linux 就安啦,但你還是得有起碼的防護,如防火牆。(這倒還好,比起 Windows …,這還用比嗎?)
十、Linux 會假設你是強者。(老實說,之所以起意安裝 Linux, 有一部份原因是想證明我不是丁丁)

Mac、Ubuntu、Windows (以上依字母順序排列)

這是我現在的PC 桌面:Ubuntu 作業系統,裝了酷似 Mac OS 的桌面主題,以 Virtual Box 跑 Windows 2000 – 好個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ubuntu-mac-wiindows
Ubuntu 7.04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適合用來當作桌面應用的 Linux版本,除了安裝過程快速流暢,最重要的是視覺介面終於到了可以讓人覺得舒服的狀態。
幾年前曾嚐試安裝Mandrake Linux,當時也是號稱容易安裝,但我裝好馬上換回 Windows。原因無他 – 中文字型醜陋不堪,網頁瀏覽器 Konqueror 也是比難看,我一刻都無法忍受。
現在的 Linux系統不但好用的桌面軟體越來越豐富,中文字型選擇也更多了,像我現在,還可以乾脆拿Mac OS上的字型「蘋果儷黑」來裝。經過開源碼社群的努力,基本上,現在 Linux裡想幹什麼都有解決方案,要功能有功能、要性能有性能,只要你不介意弄髒手,要美觀也有美觀。「把 Linux改裝得像 Mac」是不少Linux使用者偏執的嗜好。
但不是我在說,這類改裝只能給沒用過 Mac的使用者自娛娛人。就我自己的使用經驗,一定會有些細微的地方不太對勁。可能是一個陰影效果,或是圖示放大縮小的動畫,甚至是一個操作的動作,你會覺得 Mac 很靈活得像生物,而Linux 上的表現硬綁綁如機器人。
這些細微的使用經驗,一般人只能用「感覺」來描述,而 Mac OS要用軟體工程來實現,開源碼社群的工程師技術上再厲害,若沒有對人機介面有深刻的體認,很難作得出相同的結果。
最後再講回 Windows。Windows最大好處是用的人多,資訊時代能溝通最重要,人多就是標準,就算是丁丁你也得買帳,在我的 Ubuntu裡用虛擬環境裡跑一個 Windows 2000 其實是情非得已。此外,有些事情,像 UTF8 或 GB簡體碼轉 big5,在Linux或Mac 硬是問題一堆,在 Windows 裡就能神奇地解決掉,我現在還是沒搞懂為什麼。

台灣西部田野之旅(二)

看完鴨耕田,下一站前往彰化王功。別說是王功,就算是彰化,這輩子也只去過幾次,小學旅行去八卦山一趟,以前兼差作記者時去過鹿港,除此之外,我對彰化完全沒概念。應該不少人和我一樣,老覺得彰化「應該」沒什麼好玩好看的。
經過一道堤防,右邊是大片紅樹林,裡面棲息了數量多得驚人的鷺絲。堤防也夠妙,一大叢一大叢的黃色葵花。據說是因為很久以前,有艘載滿葵花仔的貨運船(要運來榨油或作食零吧?)在附近海域翻覆,大批葵花仔飄到岸邊,落地生根,成了現今葵花滿河堤的奇景。而長滿葵花的堤防外呢,是大片蚵田,十分超現實的風。可以這麼說:王功有三奇-葵花、蚵田、紅樹林。
一大堆鷺 葵花與蚵田
遊覽車停在王功港邊的蚵藝文化館前,這附近似乎是模彷淡水的漁人碼頭,建了一座觀光區。王功蚵藝文化館展出以蚵殼所製的手工藝品。
王功的蚵藝館 蚵殼藝品
十分熱情的解說員謝先生帶我們現場DIY,用蚵殼作黑面琵鷺,我覺得我還挺有天份 😛
文化館內還售有各種蚵殼藝品 DIY包,很適合買回去自己作勞作。
熱情的解說員謝先生 蚵殼DIY製作前 蚵殼DIY製作後
等勞作上的黏土乾硬的空檔,我們到潮間帶去參觀,也就是那一大片蚵田。這片蚵田一天兩次的退潮會整片露出,煞是壯觀。退潮後的蚵田上,可看許多海洋生物,最多的是蜘蛛蟹和招潮蟹,我還看到三隻死在地上的水母,好奇所致,我用手指戳了幾下,觸感很像竘蒻 XD
蚵田 招潮蟹 三隻水母
蚵田解說員向我們介紹附近生態與蚵的養殖過程,並現場開蚵請大家嚐,扭捏了一陣子,大家才股起勇氣一試,畢竟,在蚵田吃現開蚵仔可是一生一次的機會。肥碩的鮮蚵口感十分清爽,甜美之中還帶著海洋自然的醎味,完全不腥,真正的海鮮就應該這麼吃啊。
養蚵解說員 現場開蚵 阿潑試吃鮮蚵
王功落日是當地著名景觀,可惜當天氣不佳,天空灰樸樸的。更煞風景的是遠方可望見冒著黑煙的六輕。負責為我們解說王功生態的生態學博士蔡嘉揚先生,同時也是環保行動者,他說六輕當初蓋的時候允諾會此地帶來工作機會,但現在大部份都是用外勞,也就是說,在經濟上對當地沒幫助,但帶來的污染卻嚴重威脅王功的自然生態與養殖漁業。
入夜後,王功的晚餐當然是蚵仔宴,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蚵嗲和「蚵披薩」,蚵嗲還算好吃,但原來看菜名就很期待的「蚵披薩」就不甚滿意,基本上,它很像是煎到很乾的蚵仔煎,煎得太過頭,吃不出蚵原本的鮮味,而且視覺上也不太好看。如果「蚵披薩」能夠學一下韓式海鮮餅那種有點軟的麵糊和火候,吃起來應該會不錯。老實說,剛才在蚵田品嚐現肥美的現開蚵,對晚餐十分期待,但在餐廳吃到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台灣西部田野之旅(一)

因為我的童年和青春期都在農村附近度過,對於這趟生態美食之旅,原來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與想像。當再度走進稻田,稻穗與鳳仙花在我眼前搖擺,我尋回腦海裡遺失的那片記憶拼圖。
鳳仙花和稻田 稻田

旅程的目的,是要帶一群都會裡的blogger 訪查台灣西部鄉間的模樣,苗栗苑裡的稻鴨庄農村、彰化王功潮間帶的蚵田、雲林口湖的馬蹄蛤魚塭。這幾個地方都經過政府單位的計劃輔導
第一站到苑裡看鴨子耕田,因為下雨,原來設計的戶外活動改成室內。這座活動中心也是座「土石流避難所」。
苗栗縣苑裡鎮 土石流避難處所

牆上的海報「大雞比賽」、「肥料說明會」,鄉間才有的活動。
大雞比賽與肥料說明會公告

用餐前,阿伯教我們用稻草編繩子,編草繩看似簡單,其實施力若不平均,一不小心就弄斷。
學編草繩 阿伯示範編草繩 這是有技巧的

同時有現作美味麻糬招待。
麻糬要沾花生粉 來吃美味的麻糬

十分鄉土又豐盛的中餐,最有趣的是那兩大鍋湯,很久沒見過這種甕了。盛一大碗,上頭蓋滿菜,蹲在地上吃特別有味。
鄉土味的中餐 大碗飯

吃完飯,雨也停了,「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總幹事蕭先生帶我們去看耕田鴨。這種鴨子經過多次配種,已無生育能力,牠們的特點是放進田裡專吃福壽螺和雜草,卻不會啃稻子。也就是說,以這種自然農法種出來的稻米是完全有機的。蕭先生說,由於只要含一定比例的有機米,就會被核可標示為「有機米」,所以有些廠商會向他們買這種鴨耕米滲進一般米,就當成有機米買。如果要真正的有機米,請認明這種包裝。看起來很細緻的小包裝是輔導單位特別設計。
超小包裝鴨耕米 耕田鴨

關於福壽螺,記得我小五的時候,有位同學家裡就養了一池,聽他說很容易養。當時是福壽螺剛引進台灣,引進的目的是為食用或賣錢,但因為味道不佳,被任意丟棄,想不到造成台灣農業的大災難,牠的繁殖力特強,又會吃農作物。經過多年撲殺,已經少了很多,但粉紅色的螺卵仍隨處可見。
野空心菜上的福壽螺卵 福壽螺

Youtube 的絕佳用途 – 線上展示教學 Screencast

台灣大多數對 Youtube的討論焦點,大多集中在搞笑影片、廣告片、超級星光大道的節目片段和「陳士駿發了」,很少談 Youtube 作為個人媒體的節目產製潛力。最近發現 Youtube 對我而言最讚的用途是作線上電腦教學,很快就能學會軟體的操作。
例如說,昨天我逛網站找到一個功能開發得滿完整的向量繪圖軟體 Inkscape。以前若看到這種免費的開源碼軟體,多半只是抓下來玩弄一下就拆了。不過這回我受到 Inkscape 的吸引是先在 Youtube上看到它的教學。有位叫 heathenx 的 Inkscape 熱血愛好者作了好幾段教學影片放在 Youtube。每段影片不到十分鐘。我看了兩段立刻對 Inkscape 的簡單易用留下深刻印象。把軟體抓回來安裝後,照著影片作,馬上得到極有成就感的成果。
這種利用線上影片作教學展示的搞法叫作 screencast,目前差不多都用在電腦軟體教學上,從 Linux的安裝,到 RoR 這類MVC程式基礎教學等等。一部十多分鐘的影片很快就可以讓觀賞搞清楚這些軟體的功能和用途。而對製作者來說,錄一部教學影片遠比慢慢擷圖、打字,寫出一篇文字教學要來輕鬆很多。
依據 Wikipedia 的解釋,Sceencast 指的是使用螢幕畫面側錄軟體作出來的教學影片,最早是電腦技術作家 Jon Udell 於2004年發明這個詞,他最著名的screencast 「Heavy Metal Umlaut」就是用來解釋 Wikipedia 如何運作。(順便一提,這部教學片裡用的材料是我挺喜歡的重金屬樂團 Motorhead)
相信只要多多利用 screencast,很多軟體的教學使用都可以事半功倍,授教者受教者兩邊都省力。
shield.pngps: 這是我剛才依照 Inkscape 教學影片作出來的圖示,酷吧,哈!
pps: Inkscape 真的不錯用,比 Illustrator 容易得多,我從來都沒搞懂過 Illustrator。

《嘻哈星球筆記》

去年底台北當代美術館的展覽《赤裸人》,入口的第一件作品〈Meen Erhabe(誰才是恐怖份子?〉是一支以阿拉伯文說唱的嘻哈MV,演唱者是巴勒斯坦嘻哈團Dam,內容指控以色列與美國人才是真正的恐怖份子。
奇怪嗎?直接而強烈的反美樂曲,卻採用了源自美國的流行音樂形式。
《嘻哈星球筆記》這本書告訴你,這種情形一點也不奇怪:「反美主義,基本上,還得透過美國主義來論述。」
與其說是音樂書,這本書不如看成是「全球化與在地化-以嘻哈作為都會反抗策略,現況與展望」,因此它不談所謂「嘻哈四大元素:饒舌、DJ、塗鴉與霹靂舞」,而著重在世界其他地方如何引入、呈現和運用嘻哈作為反抗工具,更仔細來說,它談的是現今弱勢黑人族群的樣貌。
作者派崔克.尼特是英國白人作家,嘻哈迷,為了追尋嘻哈的精髓,他取樣了五個地方:紐約、東京、約翰尼斯堡、開普敦、里約熱內盧。於是這本書讀起來又像是部公路電影,尼特到了一個地方,參與當地的地下嘻哈活動,訪問場景裡的重要人物與不知名的嘻哈迷。
在這篇遊記裡,我們讀到嘻哈如何進入世界某處的都會、如何被主流炒爛掉,但是對於地下場景裡的弱勢族群/邊緣人/貧民來說,嘻哈是少數他們所能掌握的文化武器。
最後一章提到「一個概念或者商品的成功,鮮少是因為大眾媒體的廣告奏效,而是要靠一些關鍵人物的文化資本才會造成廣大的影響力。」因此,作者認為:「嘻哈擁有無可匹敵的聲譽,且被轉化為資本,它擁有難以企及的文化資本。…嘻哈這個舉世最強的品牌,它的智慧財產權卻不屬於大公司。因此,嘻哈必須重新奪回主權。
老實說,這樣的喊話我們並不陌生,搖滾、龐克、瑞舞都曾經可以套進這個句子裡。差別在於嘻哈至今仍是窮人玩得起的東西,而且越是被壓迫的人,越能夠更有力地運用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