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會害唱片行店員失業嗎?

本文原載於《秘密基地》,2000年5月初版

文/馬世芳

如果你喜歡的音樂都是些電台很少播、雜誌也很少介紹的冷門樂風,走進唱片行,面對滿坑滿谷沒聽過的CD,該怎麼辦?並不是每張CD都有中文側標(即使有也經常語焉不詳)。在這個時候,直接抓店員問︰「這是什麼樣的音樂?」「最近有什麼好聽的?」可能是最快的方法。

不過網路時代到臨之後,唱片行店員這種角色,也遭受到網路購物的威脅。信手連到網路上的唱片行或音樂資料庫,CDNOW、Amazon、All Music Guide、…,鍵入幾個keyword,幾秒鐘之後,詳盡的資料就會源源不絕地出現︰藝人小傳、歷年專輯評分、相關樂風與風格類似的藝人……,當然,還有線上試聽。就這樣,在網路購物興起、選擇權悉數下放到消費者身上之後,原本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諮詢服務的前場店員,與學養豐富、對各種音樂形態如數家珍的訂貨選片專員(Buyer),都漸漸變得無用武之地,實在可惜了他們的一身絕技。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可以上網買CD,我們仍然需要推薦、引導、篩選,仍然需要和同好交換意見。而且,網路上絕大多數有用的音樂資料都是英文,對台灣的樂迷畢竟還是隔了一層。

換句話說,樂迷需要「處理過的內容」。在眾聲紛紜的網際空間,大家東碰西撞、面對浩瀚的資訊反而無所依恃,對「權威內容」的渴求只會愈來愈熾烈。就像在幾個BBS音樂版上,「大大(資深樂迷)」發表的聆賞心得往往成為菜鳥樂迷買唱片的指南,大大們對菜鳥樂迷提問所做的熱心解答,更加強了他們的權威形象。

其實傳統唱片行的店員早在「前網路時代」便扮演著現在BBS上「大大」的角色,既然未來我們對諸「大大」的依賴只會有增無減,這些店員/Buyer,不就是這種「燈塔角色」最好的候選人嗎?

傳統(非網上)唱片行的店員,要是感受到了網路的威脅,或許就不應該把繼續自己的價值侷限在一小群原本就會到店裡、固定仰賴你的專業知識的消費者。「專業知識」和「代客篩選資訊」兩者都隱藏著極大的價值,既然不可能抵擋網路的潮流,便應該轉身擁抱網路、投入網路,化劣勢為優勢,讓客層透過虛擬空間糾葛密集的人際網絡,以等比級數擴散出去。

商家若能善用網路這個資訊管道,好好經營,一定能打開新局面。與其讓網路的「大大」搶去自己的權威,不如進佔網路、鞏固新的「大大」地盤。在網路上的音響圈、電腦圈,這樣的情形已經出現很久,唱片行誰曰不可?台灣的CD仍然世界俗,要是能在台灣買到想要的東東,相信大多數消費者是不會千里迢迢跟國外訂貨的。重點是,我們要知道哪裡有自己會感興趣的東西。

舉2.31裡的Avant Garden唱片行為例吧,相信謝老闆上網這件事,應該對Avant Garden的生意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網友們在Avant Garden通風報信、列表下單、瓜分好貨、交換心得,BBS讓愈來愈多朋友捲進這個人際網絡,謝老闆的影響力就這樣遞增上去了。久而久之,消費者對唱片行的依賴會成為習慣,衝著這些資訊和獨一無二的「聚落」氣質,我們甚至可能寧願多付一點錢。

試想,若合友、光華、宇宙城都定期在網路上公佈當季特價清單、新到貨一覽與店員推薦的強片名單,並附上簡單說明,再加上幾位識貨的大大敲個邊鼓,好貨豈有滯銷之理?這些唱片會不會賣得更多更快?答案應該很清楚。

傳統唱片行的店員和Buyer,只要懂得把自己的專業和網絡結合(無論是電腦相連的數位網路,抑或朋友間口耳相傳的人際網絡),效益將會有爆炸性的擴張。畢竟,你們擁有的是千萬樂迷翹首渴盼的珍貴能力,你們絕對可以讓這種能力獲得更大的發揮,也進一步替自己賺取更多的報酬。你們就是一座座的寶礦,必須對自己的價值有所認識。面對internet的狂潮,最好的對策就是那句老話︰「假如沒法打垮他們,就加入他們吧」

“網路購物會害唱片行店員失業嗎?” 有 1 則迴響

  1. 我覺得遲早五大唱片都會被併入google雅虎微軟等…
    新的世代都習慣了耳機與電腦播放後
    CD跟黑膠都成為逸品ㄌ…
    哈囉
    真的是好久不見了
    感謝提供傑克的資訊囉
    (C)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