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界–九○年代搖滾生活的縮影

本文原載於《秘密基地》,2000年5月初版

文/羅悅全

從自認為成了一個搖滾迷開始,我就是個廢話特多的樂迷,是廢話而不是什麼正經負責的言論,因為這些廢話多半不是以正經的印刷體出現在正經的報章雜誌上。高中時,和同學在沈悶的課堂上傳紙條,聊的是搖滾;大學時在社團的留言簿和影印的刊物上,聊的又是搖滾;一直到畢業後當完兵,還是一肚子不情願地嚕哩嚕嗦想找地方談搖滾。
然後,我發現了網路。

大概在’92年的時候,CPU是386,記憶體是1Mega,數據機速度是2400bps的時代,我是個想找點事混掉大五的理工科學生。當時Internet尚未普及,所謂「網路」和無線電一樣,是少數理工科背景男性的玩具。玩網路的方法,是打電話接到某人的電腦裡,一般來說,這種私人站台一次僅容一人上站,每人限時十分鐘至一小時不等,信件必需「打包」下載回去,電話掛掉後,用「快信閱覽程式」慢慢看,慢慢回,再打電話上站回傳,一般網站沒有搖滾版,只有流行音樂板或西洋音樂板。號稱「台灣第一個專業音樂網」-Music Link在93年成立,這個BBS內細分了搖滾,重金屬,新音樂,古典樂,新世紀音樂,聊天,樂器等等版項。

當時的網路世界在我的記憶中顯得不合時宜地甜美:搖滾迷、新音樂迷(現在叫另類迷)、重金屬迷,大家都如同朋友一般相處融洽,沒事噓寒問暖,生日到了,網友齊呼生日快樂。寫了一篇稍長的文章,回應就如潮水湧至,至少板主會熱情地感謝你對這個版的貢獻,對初上網路的菜鳥來說,這些回應所帶來的興奮,就是全部的報酬。一位網友曾說:「Love and Peace」的搖滾精神就在這裡實現了。

讓我們回想一下,從’90到’94年到這段時間裡,台灣有關搖滾及流行的刊物正處於空窗期:<搖滾客>停刊、<獨立音樂評論>只辦了一期,<非古典>、<Pass>及<破報>當未創刊,樂迷要到那裡找搖滾相關的文字呢?因此不難想像,在當時網路上,樂迷都意識到,無論是狹小的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裡,同好知音都是如此難尋而必須珍惜彼此的聲音。

’94年後,虛擬世界愈來愈寬廣,現實世界反而愈來愈狹小。但兩種變化都一樣令人在興奮中感受到不合時宜的憂鬱。

在台灣的中文Internet BBS程式完成後,’94年3月,第一個搖滾版-「死人搖滾芭樂」版在交大電子系BBS上開設。同年7月,成大資訊系BBS也成立了「骷髏城堡」版。從版名上看起來,這兩個版成立之初都帶點重金屬的色彩,而且都設在理工大學的學系內,但後來兩者的發展卻大異其趣。死人芭樂版在其他大學加入學術網路連線後,人文科系的學生使討論偏向另類搖滾和’60、’70年代的老搖滾,骷髏城堡版則走入更偏門的重金屬。

Internet BBS開始發展的這段時間我正好在服役,退伍前一年重新走入網路世界,卻發現Internet BBS上的風氣與之前習慣的Dial-up BBS大相徑庭。以參與者身份來看,Dial-up BBS的使用者多半是高職及專科學生,Internet BBS則以大學生為主。也許是這個原因使後者的討論有著濃厚的學院味,許多文章的品質不輸在當時創刊的<非古典>和<Pass>,以及同志誌<獨立搖滾>、<Rock Pond>,而且更具強烈的批判特質。這種特質使我領教到所謂的「網路大戰(flaming war)」是怎麼回事。事實上,我一踏入死人芭樂版就和一位網友為了「前衛搖滾是否已死」這麼無聊的題目大吵了近一個月。感覺上,Internet BBS不是個平和的地方,大小爭戰時常一觸即發,尤其是意識型態上的爭鬥,像重金屬迷、另類迷和流行偶像迷之間對抗。這種爭戰無好壞可言,只是呈現青少年樂迷對大眾品味的看法與態度。

另外一個情形是,樂評作者開始在平面媒體和網路之間流動,尤其以年輕的樂評作者為然。在平面媒體上,作者像是無可挑戰的上帝,抵抗的聲音隱而未見。但在網路上,作者與讀者的文字地位相當,並陳出現,一來一往的討論中,文本交互指涉,作者與讀者的界線並不明顯。

在政府與資訊業者強力的鼓動下,製作網頁似乎人人可為,愈來愈多資訊和身份在網路上竄流。當資訊流遇到阻礙,它們便在網路這片無盡的大荒野上另尋處女地,插面旗子,劃出地盤,建造自己的城市。BBS站一個接一個出現,除了「死人搖滾芭樂」版和「骷髏城堡」版,還有資深樂迷俱樂部的「山抹微雲搖滾」版、文藝青年的「師大另翼岸譜」版、樂手雲集的「風之國度」站等等每一個站都有自己的生態和固定使用者,各自形成小型社區,並發展出更多樣的網路功能和玩法。

可喜的是,當主流媒體還抱持著懷疑態度的時候,網路卻成為最快反應台灣地下音樂現況的地方。這點在連線搖滾版最清楚。由於各學校BBS都有接連線搖滾版,參與討論的使用者最多,身份也最為複雜,版上的生態像亞馬遜叢林,混亂之中,也呈現旺盛的生命力。以學生為主的樂迷和樂手發送演唱及新片出版的訊息,利用使用者最多連線搖滾版,所獲得的迴響最廣大。相對的,網路大戰最容易在連線搖滾版延燒。而’90年代末,英美搖滾樂不斷混種和多元化的結果,新生的樂迷也不再有興趣爭論重金屬、龐克、另類、…孰優孰劣的問題,戰場轉向台灣地下/非主流音樂如何與主流音樂對抗的方法和路線的爭執。這其中包括了「如何評論台灣地下樂團」的問題。

此外,英美常見Fanzine,台灣地下音樂的Fanzine很快走過平面刊物的階段,馬上跳躍至網路化,許多獨立樂團都已擁有了專門的WWW網站,「台灣文學站-音樂革命軍群組」、「批踢踢實業坊」兩個BBS站也為藝人/樂團設有樂迷專屬版。當然,這些網站的內容就和BBS上的討論及以台灣地下音樂本身一樣,有熱情卻未必成熟,這種狀況有時頗令人著急。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從台灣開始廣泛使用「地下音樂」和「非主流音樂」這幾個詞,這種音樂(如果可以說是「一種」音樂的話)至今的發展也不過十年出頭,我們不必急於解決所有的問題。
不過,我們更感興趣的是,網路虛擬社區如何影響現實場景?目前台灣網路的缺點在於,資訊大量地流動,知識與共同記憶反而難以累積,有時甚至讓人懷疑,網路上的眾聲喧嘩,是否只是封閉在茶壺裡的虛妄?目前看來,也許還是須要靠現實世界的實踐。像樂團一方面在網路上陳述自己的創作理念,現實世界仍需要上台接受現場演唱的挑戰。

若往未來望去,在MP3和寬頻逐漸普及後,這幾項令主流唱片公司又愛又怕的技術,對苦於作品無處發表的音樂創作者來說,在網站發表作品卻充滿無限的可能性。我們是否能夠看到網路成為另一個創作樂團的展演所,而非單純只是一個「討論區」或「聊天室」?

我們不敢預言太多的未來,因為資訊科技和音樂環境的變化都太快了。十年前,我向樂器行一個戴著眼鏡,看起來頗老實的胖子買了把電吉他,有誰預知到他在數年後成為威震全台的伍佰?六年前,各高層學術單位都瞧不起的www,又有誰知道幾年後居然成網路上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我們只是向前走去,或許樂觀,或許悲觀,但是一樣忐忑不安地,走向二十一世紀。

 

How to: 如何在BBS上丟燒夷彈:

雖然網路大戰不值得鼓勵,但對某些人來說,口水戰也是玩網路的樂趣之一。若你有意掀起一場綿延不絕沒有結果的論戰,以下提供十個有效率的方法:

  • 攻擊樂迷聲勢浩大的樂團,像伍佰、五月天、閃靈。
  • 發表對某個族群的高見,好比說:「重金屬迷都是偏執狂」、「伍佰的歌迷都是白癡」。
  • 多多使用「你們」來罵人,因最容易召人來對號入座。
  • 使用不乾淨的虛字。
  • 永遠要最後一個發言。
  • 掉書袋,而且掉錯字眼。
  • 擴大爭議面,扯進無關的題目,讓戰爭多線發展。
  • 挑對方語病。
  • 絕不認錯。
  • 絕不沈默。

當然,若你希望阻止網路大戰的發生,只要將以上方法倒過來操作即可。

 

“網路世界–九○年代搖滾生活的縮影” 有 1 則迴響

  1. 在台灣的中文Internet BBS程式完成後,’94年3月,第一個搖滾版-「死人搖滾芭樂」版在交大電子系BBS上開設。同年7月,成大資訊系BBS也成立了「骷髏城堡」版。
    事實上成大資研的重金屬版(當時不叫「骷髏城堡」)是脫胎於「死人搖滾芭樂」版, 成大資研的版豬常在那邊混…. 所以「死人搖滾芭樂」才是老大.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