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行東西南北中

本文原載於《秘密基地》,2000年5月初版

文/羅悅全

<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一書中指出,’92年台灣唱片銷售金額為47億元,’96年達到89億1仟萬元,短短4年成長了將近一倍。這段期間,國內製作的CD價格從二百多漲到三百上下,代理版及進口CD倒沒有特別明顯的價格波動。相較於其他大城市,台北還是全世唱片界最便宜的地方。隨著市場日漸龐大,’90年代台北唱片行由一個個分散的小據點,轉變為連鎖店及大賣場的天下。小型唱片行多半依靠著特定消費群,而專業二手CD店也在’90年代中期出現。

在眾多唱片行之中,一般來說,價格和交通是消費者的第一考量因素,對於有自己品味的資深樂迷,唱片行進貨的種類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不同分眾族群都有自己的逛街地圖。我們將台北市分為四個唱片行較集中的區域,觀察各區域不同的生態。

東區 (頂好商圈)

如果你想在頂好廣場附近找便宜貨,顯然是走錯地方,四處都是辦公大樓和百貨名店,利潤不豐的唱行零售業很難在這裡生存。以前曾有幾家唱片行開在附近,如今都已不見芳蹤。在這裡開唱片行,要嘛就開的很大,要嘛就開得很怪。
全世界的Tower都開在人潮洶湧的鬧區,小名「東淘」的東區Tower 自然不會漏過這個地段。另外還有兩家小型的風格唱片行膽敢開Tower 附近,兩家的主人都有來頭。由知名藝人黃子佼開「Play唱片走廊」,位於頂好名店城四樓,店如其名,狹長如走廊,主要陳售來自港、日、韓三地的CD、雜誌和紀念品。

「M@M Boutique」位於Tower正對面的大樓中,這家不掛招牌的小店,老闆是頂頂大名的樂評人林哲儀。「M@M Boutique」結合時尚服飾和小眾品味的CD、DJ專用黑膠唱片,「Lifestyle」的概念經營,與Tower的大型綜合賣場倒是不衝突。林哲儀是會走路的音樂雜誌,來買唱片的同時,你還可以與他聊聊天,一定可以滿足你對音樂資訊的渴求,而店裡陳列著服飾,也不用擔心同來的女朋友在一旁無所事事,急著拉你離開。
若你是資深樂迷,東區金石堂附近小巷中的二手唱片行「蒙得你安」是挖寶的好地方,從一樓的服裝店,爬上一座窄小的螺旋梯,赫然是充塞著滿滿CD新天地,蒙得你安的張老闆是識貨的樂迷,買進店裡CD都會以市面罕見與否來標定價錢。除了CD外,這裡還有些舊黑膠唱片和音樂雜誌、書籍。

西區 (西門町、火車站前)

或許是因為地處台北縣和台北市交接之處,東西南北交通轉運站,台北火車站和西門町附近充斥著各種專業商品,大男孩可以在這個地區購齊所有想要的玩具,攝影器材、音響、電子材料、資訊產品、樂器、…等等。無論你住在台北縣市那個角落,或者說誇張一點,無論你住在這個島上那個角落,跳上一班公車或火車,萬流歸宗,不必熟人引路,誰都可以輕易來到這個地區。

火車站前人來人往,南陽街補習班的學生及通勤者是最大的消費群,人群,附近唱片行雖然密集,但無特別性格,像「大眾」、「玫瑰」、「前衛」、「光南」。其中「玫瑰」站前店因為有高手坐鎮,是古典、爵士迷尋寶的地方。位於重慶南路的「啟元」以及距離較遠的「38度C」,營業形態類似,結合了二手CD、黑膠唱片及音響器材,不過兩家因為店員服務態度不同而有兩極的評價。

在西門町這個青少年的血拼天堂裡,不難想像這裡的唱片行也是以青少年品味為主。鬧區內唱片行各有特色,姑且不論什麼都有的Tower,老樂迷可能還會想念特別想念以Bootleg、舞曲唱片出名的「交叉線」和中華商場,但這兩處早已滄海桑田,不見蹤影。若要記憶中找尋,「佳佳」和「領航者」都是西門町的老牌唱片行。中華路上近三十年的老字號「佳佳」數十年如一日地經營著,,來此找唱片很少令人失望而回,除了代理貨,佳佳還有不少’80年代遺留的CD。

自從’90年代初政府開放日本文化商品的管制,東洋歌曲便隨著日本電視劇進口。東洋CD在西門町唱片行所佔的面積愈來愈廣,很明顯看出青少年口味的轉變。像「九五樂府」就是很好的例子,「九五」原來是漢口街巷弄中一家不起眼的小唱片行,以能夠代訂進口CD而成為瀚江之外的另一家重金屬迷採購點。’97年左右,九五另外在西寧南路附近開了一家面積較大的分店,滿坑滿谷的東洋CD和附屬商品幾乎讓人誤以為到了日本。不過這還保留一面架子陳列著重金屬CD,一旁還放著幾本<Burrn!>雜誌,重金屬迷應該可以鬆一口氣。

西寧南路上的「ABCD」則是此區唱片行的後起之秀,除「紅白標」促銷外,「ABCD」內還特別設有一個DJ台,店員有時會充當DJ上台介紹幾張燙手新貨。而萬國百貨旁的連鎖唱片行「玫瑰」,有陣勢驚人的試聽機,沿著窗邊一家排開。若要找二手CD,中華路上全省連鎖「小蔡的店」,號稱是台灣二手CD的第一品牌。

南區 (公館)

羅斯福路和新生南路交接口,台大正門附近是台北唱片行的一級戰區。從交通來看,公館有個著名的夜市,又是大型轉車站,在捷運新店線通車後,平時就有大批逛街人潮出入。人群特質上,他們比西門町年長一些,又比東區口袋緊一些,加上從台大發散出特有的人文氣息,形構成公館特殊的唱片行景觀。此區一向是學生購買唱片的重點地帶,像「宇宙城」、「派地」、「沙鷗」、「玫瑰」、「兄弟」、…抱歉,這是十年前的名單。現在的新版地圖,若由新生南路走過來,轉至羅斯福路,再拐到汀洲路,分別是「誠品音樂館」、「個體戶」、「大眾」台大店、「再生工場」、「大眾」公館店、「玫瑰」、「宇宙城」。無論是比價之旅,還是尋寶之旅,南區絕對值得樂迷練腳力。
「誠品音樂館」’99年底一開張就以199特價品吸引了搶購人潮。延續誠品一貫的品牌風格,店內陳列的CD也充滿著菁英色彩,與數步之遙的「大眾」截然不同。「大眾」故名思義,價格和選片都相當大眾化,以「紅配綠」的促銷方式吸引不少消費者。

而全省都有連鎖店的「玫瑰」,二樓西洋部常有標著「店長推薦」及簡單介紹的CD,方便猶豫不決的樂迷作決定。同屬「玫瑰」連鎖店的「宇宙城」,則以另類、老搖滾、爵士及不定期翻新的199特價CD著稱。由於專單下得很勤,「宇宙城」常可以看到不少其他唱片行不易找到的CD,店長拍胸脯保證,這裡是全台北爵士、藍調CD最齊全的唱片行。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掉「個體戶」和「再生工場」。再生工場除了二手CD、特價CD,影碟的數量也相當可觀。「個體戶」的CD分類相當清楚,可以了解為什麼一家幾乎沒有裝潢的店會引樂迷的注意。

北中區 (忠孝東西路以北)

一般來說,北區指的是士林北投一帶唱片行較分散,姑且將忠孝東路以北歸為「北中區」。

中華商場拆除後,光華商場及四周儼然成電子材料、電腦軟硬體的集散地。以直覺推斷,來這裡逛的消費者多半是理工科學生。除非是買舊書或是採購成人光碟時順道經過,否則一般樂迷很少會花時間在光華商場地下室的唱片行,寧願到附近的「光華」和「合友」逛逛。以前逛「合友」需要懂一點規矩:這裡CD沒有貼防盜磁條,進門先記得把背包放在旁邊架上;由於陳列架很低,要小心閃過蹲在地上找CD的人。若你對要買的東西早已心中有譜,另類、電子、電影配樂、爵士、新世紀、…分類清楚,其中還張貼著從報紙上剪來的樂評。若是為了比價而來,「合友」很少讓人失望。這裡有一整面陳著各式等級空白錄音帶的架子,瞧上去花枝招展頗為壯觀。走出狹小的店面、擠出人群及大補帖的叫賣聲中,一路逛下來,常有令人虛脫之感。逛累了,在小攤上買烤香腸、蔥油餅、冰水,再靠著牆邊吃邊休息會兒,窮學生式的享受。

相較於光華商場近乎無政府的科技賣場,FNAC簡直像是另一個世界的太空城。’99年7月FNAC斗大的土黃色招牌出現在到處高級辦公大樓的敦化北路與南京東路上,樂迷的逛街地圖上又多一個小紅點。FNAC在法國有四十多年歷史,1000坪的店面,一個有如誠品書店+T Zone+Tower Records的新式多媒體賣場和充滿科技感的裝潢。想像一下,當年逛光華商場採購電腦設備兼買唱片的學生樂迷,如今穿起西服打了領帶,在敦化北路某大公司上班,大概會選擇乾淨舒適的FANC而非擁擠的光華商場。

中山北路上的「傑笙」,原名「小林」,「傑笙」最出名的地方在於其特別的進貨管道,直接向英、德、義、美、日、荷蘭等六國進口台灣未代理的廠牌,所以在這裡可以發現國內其他唱片行所沒有的搖滾經典名盤。像老一代搖滾迷喜好的重搖滾、前衛搖滾,和新一代搖滾迷驅之若騖的死亡金屬、黑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