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另類舞吧

本文原載於《秘密基地》,2000年5月初版

文/羅悅全

台灣的舞廳,習慣上,高級豪華的名為「夜總會(Club)」,通常是供成年人、外國人跳跳交際舞的地方。尤其是觀光客最常出入的雙城街附近,四處林立的夜總會,為國家賺取了不少外匯。而一般小型的舞廳,通常名為「Disco Pub」,就像MTV、KTV、PTV、…等等新字、新場所,Disco Pub也是一個台灣文化所創造的詞。其實Disco Pub等同於英文的Club或Discotheque。由於政府曖昧不明的管制法規,在管區警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管理態度下,以Pub形式經營的場所,常於小小的場地內開設一塊空間為舞池,偷偷摸摸地經營所謂「地下舞廳」。久而久之,Disco Pub就成了「小型舞廳」的代稱。

解嚴前一兩年,髮禁、舞禁陸續解除,「娛樂即罪惡」的觀念漸漸成為過往。娛樂還原到娛樂本身,不再需要「寓教於樂」之類冠冕的理由。’80年代末,台北市井小民,除了逛逛夜市之外,還有更多夜生活的選擇:MTV、啤酒屋、卡拉OK、…,其中最富感官刺激的場所,莫過於燈光閃爍、音樂震耳、紅男綠女到處穿梭的舞廳、夜總會。當時在台北最具知名度的舞廳,包括富麗堂皇的Kiss,和強調場地寬大、炫麗燈光的Touch Disco。舞廳的功能不止是跳舞,瞧瞧酷哥辣妹,看看帥男美女,舞廳還是個展現時尚的場所。

畢竟創造經濟奇蹟的台灣人民不太懂得享樂,去舞廳僅是偶一為之,嘗嘗新鮮而已。加上政府時鬆時緊的管理態度,新開張的舞廳熱鬧一陣子之後,僅能維持一兩年的榮景,一旦新鮮感不再、消防安檢不過、黑道鬧事和生意冷清等原因,最後只得以關門收場。’90年代中期,台灣的夜生活似乎被己被KTV一統江湖,舞廳更是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Roxy II、Sex-Agogo、Circus、Edge、雅宴、…等等著名的舞廳,在’90年代裡樓起樓塌,一家舞廳能開多久沒人說得準。店齡超過五年以上而人氣不退的舞廳,都有其不退流行的風格和能夠讓人有安全感的單純客層。

SPIN

自從’90年代初的Top和Roxy II兩家Disco Pub首開風氣,打破「搖滾樂不能跳舞」和「舞廳只能放流行歌曲」的禁忌,各式英美另類舞曲開始豐富台北的舞場音樂。’92年開幕的Spin,至今依舊維持著獨樹一幟的音樂風格,至今仍是台北另類舞曲的重鎮。
’90年代初,另類音樂剛剛萌芽,即使知道播放吵死人的工業舞曲和另類搖滾可能會造成清場的效果,Spin的DJ仍放膽挑戰舞客的品味。早期曾在Spin任職的DJ @llen回憶到一次有趣的經驗,Nirvana的經典名曲<Smell Like Teen Spirit>第一次在台灣公開場合出現,或許就是DJ @llen在Spin播放的:「我只是覺得這首歌可以跳舞,就放出來,結果大家都坐在旁邊看,沒人跳得動。可是我第二次放同一首歌,大家一哄而上,興奮的不得了。怎麼回事?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歌剛剛爬上美國單曲排行冠軍!」

Spin的DJ們對音樂有著敏銳的嗅覺,英美音樂最新音樂風潮,Spin都能立刻反映,讓客人聽到最燙手的音樂。由於台灣廣播電台保守的態度,樂迷很難從電台節目聽到流行排行榜之外的歌曲。走在時代前鋒的Spin,對樂迷來說,不但是跳舞的場所,還是認識英美音樂潮流的地方。目前也在擔任Spin DJ的樂評人林哲儀,’93年左右,他還是玫瑰唱片的店員:「當時我接觸音樂的範圍還沒那麼廣,但是Spin加速了我聽音樂的腳步。我在Spin聽到喜歡的東西,就會去找DJ問,而且還有記下來,後來DJ @llen、Fish被我煩到最後都認識了。」現在還有不少樂迷抱著求學的心態到Spin跳舞兼聽音樂。

為了讓口味不同的客人都有機會聽到自己喜歡的歌曲,Spin要求DJ每隔半小時就要變換音樂類型。除了另類、電子舞曲外,即使國語、粵語歌,像張震嶽、Beyond、楊乃文、…的歌曲,只要DJ認為是不俗氣的重節奏歌曲,而且現場氣氛不錯,偶爾也會穿插播放,重新定義「舞曲」的範圍。

@live

位於和平東路及羅斯福路交叉口的@live,平常播放的舞曲與一般舞廳並無差別,但經營概念上卻是台北舞廳中最積極的。’97年7月開幕當天,@live即邀請到號稱世界第一名的DJ Paul Oakenfold來台。緊接著又於10月請來倫敦著名舞廳Ministry of Sound的DJ。不但讓台灣的DJ和舞迷見識到大師的風采,也讓@live在國際間打響了名聲。現在如Paul Oakefold、Sven Vath、Ken Iishi、Paul Van Dyk等國際級DJ至亞洲迴巡演出時,@live是他們在台灣唯一信任的舞場。

除了Lady’s Night、Gay Party、扮裝舞會等固定活動,與其他單位合作舉辦的現場演唱也是@live的一大特色。不像一般舞場上的翻唱樂團,@live堅持上台的樂團必需是創作樂團,甚至不拒絕沒有名氣的地下樂團。

@live並不滿足於將自己定位為一個跳舞的地方,就像倫敦的Ministry of Sound一樣,@Live還希望能夠成為一個舞曲品牌,不但培養出自己的舞者、饒舌歌者和DJ,將來還有推出舞曲CD的計劃。「別人不做的,我們來做!」這是@Live對自己期許。從台北舞廳開始大量出現,至今十多年,仍未對唱片市場產生刺激的效果,無論是主流還是非主流,舞曲創作的專輯依舊少之又少。@live的經營者試圖推動本土舞曲創作的想法,對台北舞曲場景的形成,不啻是一個正面積極的態度。

teXound

’96年之前,台灣舞廳還不太能接受沒有人聲演唱的電子舞曲,僅有少數外國人和追求時尚的創意工作者能夠享受其中的樂趣,而台北專門播放電子舞曲的舞廳,也只有Underworld、Edge、Queens幾家。自從電影<猜火車>上映後,其中由Underworld樂團所做的配樂<Born Slippy>成為舞廳熱門歌曲,從此電子舞曲開始打入各個階層人士。但Edge和Queens因為一直有客人使用藥物的傳聞,在警察頻頻臨檢下結束營業。
teXound可能是目前台北唯一專門播放電子舞曲的舞廳。teXound 於’99年開幕,從店名、招牌所採用的字體和舞廳燈光音響設計,還有經驗豐富的DJ,無一不忠實呈現出電子舞曲特有的未來感。其實電子舞曲本身的迷離虛幻的音效,時而沈重地衝擊身體,時而飄渺如仙樂,極簡風格式的反覆,加上現場糾纏的幾何形霓虹燈,舞客只要保持一份開放的心,就能在震天響音樂中感受到飄飄欲仙的快感。

“台北的另類舞吧” 有 3 則迴響

  1. 不知道您那裡還有Paul Van Dyk 到@live表演時的紀錄嗎?
    想知道當天的日期,因為那是我第一場的電音Party….

  2. 請問現在還有像spin音樂型態的pub嗎,當時的DJ fish請問是否知道他現在在那一家pub,thanks.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