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森林裡的藍色音符 Blue Note

本文原載於《秘密基地》,2000年5月初版

文/羅悅全

歷經一百年的時光,代表美國文化精神的爵士樂仍是世界無數愛樂者追求的目標。美軍駐台的’60年代是台灣爵士樂的全盛時期,各大舞廳和夜總會夜夜笙歌,人們隨著爵士即興的節奏搖擺著。中美斷交後的十多年裡,雖仍有少數狂熱愛樂者的支持,台灣爵士樂場景慢慢歸於沈寂。到了’90年代末,台灣的爵士樂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無論是追憶過往青春的中年人,還是心懷浪漫之情的年輕人,爵士風情又開始輕拂紛紛擾擾的台北市。

在爵士樂界,「Blue Note」是神聖的字眼,代表「純正的爵士」和「歷史」。「Blue Note」是著名的爵士唱片老廠牌,成立於1939年;「Blue Note」也是唯一的國際連鎖爵士俱樂部,從1981年於紐約成立第一家,現在舊金山、東京、大阪、福岡、漢城,都有Blue Note分店。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Blue Note」的招牌,就質優爵士、藍調的保證。

位於羅斯福路上的「Blue Note」與紐約的「Blue Note」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成立時間更早–1974年。不過台北的Blue Note絕對擔得起這個神聖的名字,因為這家店是由台灣爵士樂界的老前輩之一,人稱「蔡爸」的蔡先生所經營。

’60年代台灣爵士樂的全盛時期,一般高級娛樂場所,像飯店、舞廳都有樂團駐場。美國大兵中有不少是箇中高手,來台灣渡假時,順便向台灣樂師挑戰,無形中也刺激了台灣音樂的水準。著名爵士大師,像Duke Ellington、Louis Armstrong、Glen Miller都曾至台北做現場演出。

1963年,蔡爸還是剛畢業的高中生,憑著一股對音樂的熱情,他離開家鄉雲林,到繁華的台北,投考北投政工幹校音樂班。這是國防部特設的音樂班,每年只招收72名學生。畢業後,蔡爸被分發到最好的單位–聯勤總部樂團,「當時大陸上海來的樂手都老了,我們等於是代替他們。」蔡爸回憶道。這段訓練期間,蔡爸接受了許多國外樂師的教導,也開始接觸正統的爵士樂。

退伍後,蔡爸進入台北交響樂團工作兩年,後來又離開古典音樂界。’74年,美軍停止來台渡假,爵士樂在台灣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當時剛結婚的蔡爸與他的牽手,剛好在公館附近開設了Blue Note,銜接上這段青黃不接的時節,延續台灣爵士樂的命脈。
在這二十多年中,蔡爸一直秉持推廣正統爵士樂的經營理念,不止是提供一個爵士氛圍,還希望能夠讓客人了解什麼是真正的爵士樂。早期愛好的爵士樂的年輕朋友,無緣至昂貴的俱樂部欣賞爵士樂演出。Blue Note以Pub的形式經營,平民消費讓學生階級的樂迷也有能力看到高水準的爵士表演。「Blue Note的客人,台大的學生最多。」蔡爸說:「我希望讓Blue Note成為一個很自由的環境,盡量提供好的音樂給顧客讓他們去欣賞研究。」現在台灣幾位著名的爵士樂評者,都曾是Blue Note的座上客。

爵士樂界有一個規矩:樂手在巡迴演出時,若當地有一家叫「Blue Note」的酒館,就一定要登門拜訪。來台北演出的國際級爵士大師,都會依傳統至Blue Note拜訪,同時上台即興演出。比起堂皇的國父紀念堂或是國家音樂廳,Blue Note自由的氣氛,反而讓他們更能即興發揮,在輕鬆之中玩出真正的爵士精神。

目前固定在Blue Note演出的樂團多是由愛好爵士的業餘樂手,以及曾留學美國音樂學院的學生所組成,他們的演奏技巧絕對不輸職業老樂師。蔡爸要求樂手完全投入自由即興的演奏,不需要討好客人的胃口,但是樂手熟練的演出總是能得觀眾熱烈的掌聲。若是你運氣好,有時會看到一位老先生上台吹薩克斯風,和年輕的樂手一塊兒即興演出,這位年近八十的菲律賓藉老先生叫班.瑞克,’60年代就在美軍俱樂表演。欣賞他的表演,才能真正體會到為什麼爵士是可以信奉一輩子的生活方式。

每逢有樂團的演出時,Blue Note總是高朋滿座,熱鬧無比。不過你也可以挑個人少時間來Blue Note,點瓶啤酒,挑個靠窗的安靜角落,讓爵士樂陪伴著,和蔡爸聊聊爵士樂,或是一個人坐到深夜,體會慵懶寂謬的爵士生活,這種感覺是無法與他人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