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排擠效應

自從玩網誌之後,發現每天要巡的網站越來越多,佔了不少時間。其中一個排擠效應是越來越少逛BBS和新聞網站。這又讓我想到,自從網路越玩越兇之後,電視、電影、電玩都越來越少接觸。這可以解釋許多事情,好比說,一個社群的起落。
例如說,自從音樂五四三成立之後,各大BBS站的搖滾音樂版的出入人數立刻快速萎縮。或許就是人人時間有限,沒時間跑那麼多站,到音樂五四三,資訊「一次看足」,於是越來越少逛其他BBS站。
網路讓空間的限制消失,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藉網路結為社群,但網路並沒有讓時間的限制消失。
個人媒體未來若有可能發展成熟,達到關鍵的多數,形成一股佔據個人時間的強大勢力,將會發生什麼事?什麼東西的生存空間或市場會被壓縮,甚至遭排擠出局?
時間排擠可能也說明了另一種現象。DVD與電玩(含電視遊樂器、網路遊戲)佔據大塊娛樂市場之後,結果就是佔據青少年大量時間(和金錢)。音樂市場走下坡多少都與此有關。
好了,隨便記一下,該來趕稿了。網誌記太多,排擠了我賺錢的時間...T_T

“時間排擠效應” 有 5 則迴響

  1. 我有深刻的體驗,玩blog之前我還有心想要振奮明日報的缺水版面,但自從這個禮拜開始玩之後,完全沒想到明日報那邊也要po文章的事情…
    我的時間連睡覺都不夠,當然自動排擠明日報啦

  2. 我的想法是過去那種仰賴大眾媒體主導、佔據我捫主要時間的做法是錯誤的。原本很多的資訊流通就是應該以它跟我們的相關性來過濾,從而培養出不同等級的社群意識,也經由社群來過濾篩選出值得關切的訊息。算起來,這應該算是在幫大家省時間吧。
    產業要面對這種時間排擠效應,最好的方法就是發展隨身科技或隨選節目,從一些目前仍處於低度利用的時段,像是等/坐車、等人、走路、吃飯(似乎也沒剩下多少) 再榨取時間出來。
    如果把這樣的觀念繼續推演下去,未來應該只有可以隨選的節目或內容有資格向消費者收錢,其他的則應回頭找廣告商要錢。若真如此,現在在台灣開始推動的3G電話服務,其實應該由廣告主贊助補貼換機及連線費用,以後廣告主就可以用push的方式把廣告推到手機裡頭存檔,或是讓消費者可以免通訊費無限下載與轉寄下載資訊,甚至可以立即免費回撥訂購,這樣所謂的 m-commerce 才 run 得起來。

  3. 可是,之前利用廣告來養生意的達康模式已經有問題,因為消費模式一旦養成是很難回頭的。並且,廣告與經濟狀況相關。所以這樣的導入我覺得還是有問題。
    最基本的問題應該是,我幹嘛要吸收資訊到每分每秒都要有的境界?要有良好的中間人刪選過濾,不要只適用時間法啪拉一堆檔案,這還是很差。
    喔,所以回到正題,時間掌握是我們入學前的星生訓練其中一個主要科目哩。大概怕我們亂搞,把整個校園搞到一團混亂

  4. 這篇回應我後來有再修改補充,放在這邊,裡頭有提到之前dotcom 時期模式是有問題的。
    同樣的模式放到3G或手機服務上來談,我覺得正是要創造出一個在手機(或無線通訊)上的新模式。在這邊,廣告主或店家要贊助讓消費者可以免費獲取的,只有與他們營業內容相關的部分,廣義來說,就是廣告資訊(infomercial)。已目前這種去哪裡消費的簡單資訊,要讓消費者付出昂貴的無線通信費用來查詢,實在沒什麼道理。
    Here, Taipei Walker 要花錢買,是因為它們至少能比較有系統地去企劃、製作這類情報,它們亦非讀者按圖索驥去消費的直接受益者,只得透過賣雜誌與收廣告費來支撐。放到無線通信服務來看,也只有透過提供這類資訊讓使用者免費下載(其實應該變成包含在月租費裡,下載免通信費的服務),方能形成經濟規模。考量到這類資訊的變動率以及單次下載離線閱讀的資訊量,使用3G才有意義。不然只是拿來拍照上傳,那用電腦連寬頻加wifi還省事的多。
    前幾天,有則新聞寫到好像是工研院要協助發展雙系統手機,也就是可以用3G也可以用wifi加寬頻連線的手機。如果順利出來不錯的產品,那麼在通信價格與內容上,3G 勢必要遷就Internet的行情與規則,戰況會比目前的2G 服務儘在封閉的價格戰裡抓對廝殺來得慘烈。

  5. 這方面可能要來比廣告主和消費者之間誰的資訊價值感比對方重.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