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2000) { $is_old_post=1; } else { $is_old_post=0; } ?>

2008年08月22日

《猜火車》--我們這個世代與這個時代

[聽音樂] , [閱讀]

猜火車》這部電影我看了不下四五遍,每回重看仍然津津有味。其中的配樂〈Born Slippy(Nuxx)〉無論聽幾次都不膩。

很巧身邊幾個朋友對這部片與這些曲子也有類似程度的喜愛,我不禁認為它們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象徵。

話說回來,什麼是我們「這個」世代?

我們這個世代有許多標籤,最普遍被討論的講法是「X世代」。最近幾年台灣內部流行的講法是「五/六年級世代」、「學運世代」。針對《猜火車》與〈Born Slippy〉,又可以用「化學世代」來談。

不同的世代標籤談的是不同的事情,無論如何,在年代上大致指的是同一批人。

我們「這個」世代在開始有一點消費能力的時候,柏林圍牆倒塌,蘇聯瓦解。當時有人認為這個世界大局已定,沒什麼好吵的了,資本主義全面勝利,不必再想東想西,大多數人一輩子註定是面目相同的中產階級。
但我們這個世代當時尚未遠離叛逆期,心有不甘。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事業,選擇家庭,選他媽的大電視機,選洗衣機、車子、CD、電動開罐器,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定息低率貸款,選擇房子,選擇朋友,選擇休閒服跟搭配的行李箱,選擇各種布料的西裝,選DIY,懷疑自己是啥?看心智麻痺的電視,嘴裡塞滿垃圾食物,最後整個人腐爛到底,在悲慘的家裡生一堆自私的混蛋小孩煩死自己,不過是難堪罷了,選擇未來,選擇生活,......我幹嘛做這些事?」

這串《猜火車》的台詞像嚼牛筋,無論讀幾次都彈牙。

電影配樂裡,Underworld 的〈Born Slippy(Nuxx)〉最常提到,至今聲名不墜,舞廳裡DJ放出來必定引起全場歡呼。它以低沈壓抑的迴盪電子 ambient 音起頭,主唱無調無情緒地吟唱,突然間,重低音貝斯鼓激烈響起, 接著一路高速摧到底,像是蜷縮在牆角發愣的人,一個抬頭,莫名地站起來沒命地狂奔。

麻痺,壓抑,緊張,逃逸...。我常覺得這首曲子之所成為90年代的不朽經典,或許是因為它的曲式與這一代青年的心境產生了共振效應。

最近《猜火車》中譯小說出版了,與電影最早上映時間相差了十二年。我們這一代漸漸成為「上一代」。但讀起來,正像何穎怡大姐說的「猜火車怎麼還不老!

看起來,我們這一代人可能還沒從猜火車的情境裡走出。「為什麼要選擇?」坐在沙發上,按著搖控器在上百個頻道間快速跳選,腦裡不時浮現這個問題。

讀完這部小說後,我改從「時代」而非「世代」來重新認識《猜火車》裡描述的生存處境。

我們這個時代,可選擇的花樣一年比一年多,彷彿所有欲望都可以得滿足。滿足的同時,卻又立刻產生新的欲望。而這個時代,物質汰舊換新的速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快的。這表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比以往更快速更頻繁地擺盪在「滿足」<->「欲求不滿」之間。

小說中的人物,處在海洛因的極度滿足與退藥後的極度痛苦之間,似乎就像是這個時代物質生活的隱喻。

由這個觀點來看〈Born Slippy(Nuxx)〉之所以能夠在十多年後仍不顯老(且不斷出現新混音版本),或許是因為它那種高反差的曲式,才能為我們這個音樂形式幾乎已被充分開發完畢的時代,帶來足夠的刺激感。

幾天前與一位老友碰面聊天,他提到國小三年級的女兒,已經會開口向他要:手機、iPod、Wii、eeePC。然後我們一起努力回憶自已國小三年級時想要的是什麼,嗯,好像沒那麼多,或至少,沒那麼貴。

於是我又想到《猜火車》片頭那串台詞:選擇...、選擇...、選擇..、....。




90年代, 電音, 電影, 青年文代 | 由 jeph 發表於 2008.08.22 02:28 PM| 引用(0)

引用

迴響

參加次本地留學生的新生聚會,看著那些舊碩博士生上台表演牛仔很忙取悅自己與新來的碩博士生,我真的覺得我老了。我大概是這個世代,但是不是這個時代的人。

我好愛這配樂啊,每次都不小心從網路跑進我的硬碟裡面。

Posted by: tacchang 發表於 2008.08.23 10:06 AM

每次總能由你的回憶,挖出當年的共同感動。

Posted by: maX 發表於 2008.08.23 08:24 PM

貴夫婦努力幫我推書,真是感激涕零。我寫那篇「猜火車之為什麼還不老」,一方面當然是試圖點出「猜火車」對宿命探索的永恆性。一方面是真的想知道當「猜火車」四個虛無的年輕人變成「虛無」的中年人後,那是什麼面貌?

假若他們挺著一個大肚皮,領失業救濟金,拿失業救濟金去買海洛因,全身血管打爛了,必須像Billy Holliday一樣打在外陰唇的血管上,或者像藍登一樣打在陽具的血管上。坐在電視前,再也不像年輕時候到球場跟另一隊球迷幹架,不再去猜火車,不再去酒吧爛醉,不再批評英格蘭對蘇格蘭的殖民。

假如他們就像電影Tideland裡的Jeff Bridge一樣,打了海洛因,無聲無息死在電視機前的椅子上。得年四十。我們還會激動緬懷,不知道怎麼無法離開「猜火車」的時代嗎?

我不知道。

歷史之驚人就在這裡。我認為「猜火車」出現在東西冷戰結束的時代,不是巧合。每個時代的青年、中年、老年都有「選擇」的壓力,一旦選擇了,不管選了哪一條路,都是留待老了之後來訕笑自己的虛偽或者虛妄。

但是「猜火車」出現在一個「世界已失去敵人」的時代,不是偶然。東西冷戰結束,歷史看似要終結。沒有敵人,無法照應出自我的價值。就剩下「自己」與「自己」。大對峙縮小成蘇格蘭與英格蘭,球隊與球隊,這個街角與那個街角。現在的虛無自己與未來的虛偽自己。

因此,underworld樂聲裡的奮起與衰頹,而後無限迴圈。就是
這樣建構了「猜火車」的傳奇。

Posted by: 何姑媽 發表於 2008.08.24 04:32 AM

tac,
我是看到同年齡的朋友的小孩都上了小學才驚覺自已老了...。
或許沒小孩的人常會忘記自已的年紀。

Posted by: jeph 發表於 2008.09. 7 11:44 AM

max, 姑媽
我在想還有什麼電影可以勾起我當年的青春回憶,但總是想不到啊...

Posted by: jeph 發表於 2008.09. 7 11:01 AM

有聽過,卻沒看過...

Posted by: 小咪 發表於 2008.09. 7 04:29 PM

上小學?我的好朋友的小孩今年高二了.......XD

Posted by: tacchang 發表於 2008.09. 8 10:12 AM

你的朋友進度真是飛快,他大學畢業就結婚生子了 ?

Posted by: jeph 發表於 2008.09. 8 10:35 PM

他早婚.....XD

Posted by: tacchang 發表於 2008.09.28 01:48 AM

白家明最強的那張遊戲王卡
每天一杯學校對面的可樂十五塊錢
生日禮物兩百塊

的確沒有wii這麼貴

Posted by: maz 發表於 2009.02.20 05:5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