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2000) { $is_old_post=1; } else { $is_old_post=0; } ?>

2006年11月 3日

關於《MIT》 這篇老文重貼

[聽音樂]
1991年,我大三,擔任輔仁大學搖滾音樂社社長。《謠言》這份刊物是搖研社的社刊。 那時候沒有 Word,事實上,Window 3.1才剛出。我們編《謠言》的方法是用在DOS系統下,用"PE2":http://zh.wikipedia.org/wiki/PE2打好文章,大約抓一下行寬,以點矩陣印表機列印出文字,然後貼在A4紙上,插圖則是從雜誌影印下來,剪貼上去。標題和裝飾字用一套叫"「達文西」":http://content.edu.tw/junior/computer/tp_ct/ch06/ch6-1/ch6-13/graph28.htm的繪圖軟體製作。 最後把A4作的「版」送到影印店影印,再自行人工分頁、裝訂,搞成具有"龐克美學":http://goya.bluecircus.net/archives/006003.html的刊物,滿像一回事。 而這篇《M.I.T(Metal in Taiwan) - 兼談台灣搖滾論述的發展》當時怎麼寫出來的我忘了。發表後,"學長TM":http://tm.tamshui.org/ 鼓勵我投稿給基進文化刊物"《島嶼邊緣》":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IsleMargin/index.htm,結果也居然刊了出來。 Rumours7 Romours8 MIT in Romours edge of island 晃眼十多年過去了,回頭重讀,有些句子挺莫名其妙,但大體上,這種結構主義式的立論還算不賴。若現在重寫,套上後殖民理論,講成一種文化殖民過程,不必改多少字,應該也說得過去。 我想,其中最有趣的部份是引用自80年代音樂刊物的文獻,這些資料恐怕都不容易找到了。


80年代, 重金屬, 論述, 刊物, 回憶 | 由 jeph 發表於 2006.11. 3 01:55 AM| 引用(0)

引用

迴響

哇!!將當年謠言社的這些寶都挖出來了,再好好回味這篇MIT,好像看到當年的熱血青年阿!!..

Posted by: ozzysun 發表於 2006.11. 3 03:07 AM

我家好像還有一份咧.....XD

Posted by: tacchang 發表於 2006.11. 3 08:46 AM

以前我在社辦的時候很喜歡東翻西找一些搖滾樂的文章來看,社刊當然不例外。記得曾讀過這一篇,而且相當有印象(也有些看不懂),因為你們的文字調調都跟我高中看的余光不一樣哩!

跟我們那幾屆主導社刊(1995-1998)的文章風格相比,當年的你們在實體與概念都比較"地下"或"獨立",在論述上也較有批判精神。相較於我們那時候產出的幾本則祇像音樂評介闡述或個人經驗分享的大彙集,某程度來說社刊的呈現也反映出多年來社團成員結構與整個MIT潮流的質變。有點好奇現在社上還有在作社刊嗎? 希望現在社辦還能妥善保有這些寶貝。

Posted by: dionysoslin 發表於 2006.11. 3 11:13 AM

ozzysun, cat, dionysoslin:
各位學弟都來簽到啦,哈。
我手上的社刊都還滿齊的,青春回憶~~

Posted by: jeph 發表於 2006.11. 4 01:37 AM

誰有電子檔???

Posted by: tacchang 發表於 2006.11. 8 05:1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