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time()-strtotime('2006-11-03') > 2592000) { $is_old_post=1; } else { $is_old_post=0; } ?>
晃眼十多年過去了,回頭重讀,有些句子挺莫名其妙,但大體上,這種結構主義式的立論還算不賴。若現在重寫,套上後殖民理論,講成一種文化殖民過程,不必改多少字,應該也說得過去。
我想,其中最有趣的部份是引用自80年代音樂刊物的文獻,這些資料恐怕都不容易找到了。
以前我在社辦的時候很喜歡東翻西找一些搖滾樂的文章來看,社刊當然不例外。記得曾讀過這一篇,而且相當有印象(也有些看不懂),因為你們的文字調調都跟我高中看的余光不一樣哩!
跟我們那幾屆主導社刊(1995-1998)的文章風格相比,當年的你們在實體與概念都比較"地下"或"獨立",在論述上也較有批判精神。相較於我們那時候產出的幾本則祇像音樂評介闡述或個人經驗分享的大彙集,某程度來說社刊的呈現也反映出多年來社團成員結構與整個MIT潮流的質變。有點好奇現在社上還有在作社刊嗎? 希望現在社辦還能妥善保有這些寶貝。
Posted by: dionysoslin 發表於 2006.11. 3 11:1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