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2000) { $is_old_post=1; } else { $is_old_post=0; } ?>

2005年04月16日

我的 zine 與 blog

[網誌經]
inertia寫的"「從fanzine 到blog」":http://heterotopias.org/node/147讓我想到一件陳年往事:我小學六年級就搞過zine了,雖然發行量只有一份。 這份小六生「同仁誌」是這樣的。當時我的麻吉在美勞課用幾張剩下來的A4白報紙對折,訂成一冊,再以壁報紙作封面,畫起了他的漫畫。他只畫了兩頁便傳給我看,我覺得很有意思,接畫了幾頁。鄰座的同學看到了,拿去看,同時又接畫下去。於是這個小冊子傳遍全班,有意接力的人就畫個幾頁。到最後,我們連封底都有模有樣地照著青文出版社《機器貓小叮噹》的封底畫上版權頁。之後同樣的模式,我們「出版」了四期。 至於內容呢,有四格漫畫、連載、搞笑作文、看圖說話、...等等。 最有趣的經驗是有一次我乘自習課偷畫漫畫,班導不聲不響從我背後出現,硬把我畫得正高興趣小冊子抽起來。全班氣氛冷到極點。結果班導翻了翻就把它還給我,什麼話都沒說。令人出乎意料的反應。如果那是本《機器貓小叮噹》,他早就沒收了。 推敲起來,我覺得班導心裡想的是:你們這些小鬼頭還有一套。 這份小六的同仁誌我留了一份,後來不知道放哪去了。 在大二時,我借到手持掃描器和一份「達文西」美工軟體,裡面附了幾種字型,可以用來作排版。現在看起來不算什麼,但在那時「達文西」對我來說可是非常不得了的東西。我把它裝在室友的電腦裡,把玩了一下,隨寫了幾篇自以為是的人生哲學和樂團專輯介紹,作了封面封底,訂成一份個人刊物。這份刊物自己看起來很得意,但不太好意思給別人瞧,我把它寄給一位補習班認識的好友。也就是說,這份個人誌全世界只有兩個人看過。 我想,這些經驗解釋了為什麼我幾年後碰到dial-up bbs以及interner bbs,會那麼興奮地加入討論,但感覺依然不足。直到幾年前開始玩網誌,才找到那種「對!就應該是這樣!」的感覺。 那種感覺是什麼?不用多解釋,如果你也在玩網誌,就應該懂我的意思。


blog, 回憶 | 由 jeph 發表於 2005.04.16 12:46 PM| 引用(2)

引用
我是orbis 於 <我的【野球人】> 引用本文
文摘: 國一的時候狂愛棒球,幾乎每天到【象迷俱樂部】報到,記憶中總是背著很重的書包,穿著制服踩著腳踏車不自覺的放學後就往那家店前進。每天在那邊就是一直重複看看各式紀念品、蒐集職...
引用時間: 2005.04.19
音速青春 於 <Pickin’ Up A Right Magazine For You> 引用本文
文摘: 可別被這些看似嚴肅的辭彙誤導了,Filter的作者都是用詞精練易懂,音樂涵養深厚的年輕寫手。看這種雜誌的好處是不用急著囫圇吞棗,可以花時間慢慢消化;另一優點是不論過了多久,我們...
引用時間: 2005.07. 9

迴響

我以前國中上美術班的時候
因為大家都會畫畫 又愛看漫畫

所以也出了個類似少年快報的漫畫雜誌...

兩三個同學 一個人負責一兩篇漫畫
(還會自己加廣告和作者的畫)
就拿學校發的全白作業本來畫...
所以全白的本子通常兩個禮拜就用光了
常常要去福利社買

厲害的是
一個班上還可以出兩本
兩派人馬還蠻有相互較勁的味道
不過也因為一次畫太多主題故事不知如何發展
又常常在上課時偷畫被老師抓到
所以出到第二期
大家又全部跳出來畫自己的單行本
不再以週刊的形式出現...

就這樣持續畫到國三
班上出現了許多經典漫畫
但是像我這些愛畫的人高中也就考得一踏糊塗

真是懷念阿!

Posted by: gio 發表於 2005.04.21 12:48 PM

我才剛開始玩網誌,其實抓不太出它的概念,感覺不出和新聞台有何不同,尤其很容易淹沒在龐雜資訊中,變成孤單的針點。

也許因為我仍屬於紙本世代,一個一對一的單向度世界,而難以在錯綜管線叢林中找到連結的一端。

btw,順便推薦我朋友夏色一篇關於台共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購買《重現台灣史》雜誌來看(雖然我也不知道市面上能不能買到)。http://blog.yam.com/sonntagskind

Posted by: 酸了 發表於 2005.05. 3 03:22 AM

jeph大人:
正納悶著為什麼我的網誌上會出現你的留言,
尋線到此,才發現你弄錯啦
分不清新聞台和網誌有何不同的是我的朋友
酸了同學 (她才是在你網誌上留言的人)
不是我啊

以下才是她的網址
http://blog.yam.com/zoya

雖然是一場誤會,還是歡迎你來玩:)


Posted by: 夏色 發表於 2005.05. 5 01:0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