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回憶「大樹下」電台

既然”提起了”:http://blog.twblog.net/jeph/archives/001818.html,就一次講完好了。
1998年2月的某一個下午,我在老婆的車上鈕開收音機,隨手調電台,突然一陣奇怪的ambient樂吸引了我的注意。ambient放完之後,又是一陣吵得七葷八素的工業噪音。
怎麼會有電台放這麼奇怪的音樂?這可不得了,回家後,我鎖定這個頻道連聽了好幾天。後來搞清楚了,這個新成立的電台叫「大樹下」,由水晶唱片的老闆-台灣另類音樂史的”悲劇英雄任將達”: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553/article092.html負責總企劃,找來的工作人員和DJ都是台北另類音樂圈的一時之選,如陸君萍、”小樹”:http://web2.mychannel.com.tw/channels/f/u/fuji0812/index.htm(樂評人)、”Ricardo”: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Ricardo/home.shtml(樂評人)、小應(”夾子樂團”:http://www.riverside.com.tw/intro-clip.htm團長)、”馬世芳”:http://bbs.music543.com/ournet.pl/music543/honeypie/articles/(樂評人)、秀秀(”骨肉皮樂團”:http://www.rockacola.com/news/000909/groupie.htm吉他手)、...。
那時候網路和音樂資訊來源不比現在,基本上,要是能在收音機或電視上看/聽到Blur或Radiohead就會叫人高興老半天。甭說我當時多興奮,除了上BBS召告天下趕快來聽大樹下,每天都守著FM 90.5,幾乎每一個節目都不放過。其中幾個秀秀與台北地下樂手的訪談,還錄起來作存檔。
但是連聽了幾個月,發現有點不妙。任何人聽收音機或電視都不喜歡廣告,不過,如果你喜歡的電台老是沒廣告或就那幾個廣告重覆出現,就很叫人著急了──這表示他們的業務作得很糟糕,未來如何生存?
果不其然,我輾轉從朋友和網路上聽到關於「大樹下」的內部問題,股東與工作人員似乎有經營方向上的爭議。
有一天下午,電台主持人之一,小樹,在節目中激動的說:有另外一批人要來接收電台了,請聽眾趕快傳真進來聲援。
那一整個晚上的節目好像是在打仗似的。
後來「大樹下」變成一般所謂的「賣藥電台」,再也沒有另類音樂。雖然是可預期的結果,但還是很叫人失落。
六年過去了,現在想聽不同的音樂,只要有電腦和寬頻,從重金屬到電音舞曲任君選擇,網路電台和mp3多到只怕你沒時間聽。當年「大樹下」的工作人員和DJ,於現在台北另類音樂場景裡,位置幾乎都沒變,寫樂評的還在寫樂評,搞地下樂團的搞的樂團仍然很地下,作悲劇英雄的還是很悲劇。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以下是「大樹下」在網路上的吉光片羽:
“任將達揮別水晶的陰影 在大樹下搖滾高歌”: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578/578-080.html
“1998.4.2在地實驗訊 大樹下”:http://news.etat.com/etatnews/980420.htm#1
“1998.5.8 編輯室手記 破報”:http://www.twblog.net/inertia/archives/000822.html

“繼續回憶「大樹下」電台” 有 8 則迴響

  1. 聽起來還蠻慘的說,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難道台灣人都不喜歡聽好聽又有質感的電音嗎?
    以前搖滾客出版時因為阿達先生樂觀+雄心壯志,
    所以每期都會買一本來瞧瞧,
    而且每期還會附贈他們製作的CD說,
    有的還不錯聽,原本聽說他們好像要做24期還12期,
    but..好像沒做到幾期又掛了。這…實在是太慘了!

  2. 大樹下的問題很複雜, 簡單地說, 當時他們的股東根本就不是想搞另類電台, 不小心被被玩成另類電台, 無法在短期內用廣告收入來說服股東.
    搖滾客是另外一個情形. 台灣的另類音樂人口還不足以多到撐起搖滾客這樣的雜誌, 連香港甚受歡迎的<音樂殖民地>發行台灣版也在一年內收攤.
    而且音樂電台和音樂雜誌要活,除了讀者之外,廣告主也是大金主. 另類媒體很難找到廣告主.

  3. 我高中時候買的搖滾客都翻到爛了說…
    記得某一期搖滾客讀者投書有人問到搖滾客怎麼沒有廣告行銷之類的問題,當時主編的回答是他們是搞另類的怎麼可能會去用主流的行銷手段;這是一個可笑又真實的邏輯,另類音樂之所以另類就是在於它的小眾性質;你要嘛沒人聽,很多人聽那就是走上主流…

  4. 是這樣嗎?
    為什麼另類不能跟行銷搞在一起?
    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邏輯,
    就好像叫好為何不會賣座一樣。

  5. 我想 ykhuang 提到的讀者投書應該是搖滾客復刊四號的這則:
    讀者:”…Rocker 和MCB似乎銷售並不足理想,我想增加宣傳是一個方法,多上廣播或其他的,….”
    編輯: “…我想你提出的的宣傳問題,是我們很傷腦筋的問題,我們雖然也會上一些廣播節目去宣傳,但總是不夠全面,而且要上媒體去宣傳其實本身就是很矛盾的行為,所以我們盡量從基本的做起,如果你喜歡的話,也請多多幫我們宣傳,大家加油.”

  6. 誠如jeph提到的,廣告與行銷非常重要,
    總之,必須有穩定的財源,量入為出才能細水長流。
    我常常聽中南部的政論廣播節目,
    很多節目主持人講到選舉統獨講到一半,
    就會開始工商服務和賣藥,
    賣藥完再call-in,繼續談政治和聊天,
    非常自然且合理,
    觀眾也都知道聆聽的邏輯,我想這是節目能長久的經濟基礎。
    關於播放另類音樂與賣藥是否有衝突,
    或者說只是聽眾的品味和接受度,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目前的答案是…..
    許多政論節目聽的人都是老年人,
    這就是藥品市場的主要消費群,
    而聽另類音樂主要都是年輕人,
    年輕人聽到賣藥的見證很少有人聽得下去,
    但我覺得,這只是習慣問題,
    職棒節目的電視廣告很多都是五洲製藥,
    大家久而久之也都習慣和接受了,
    如果大大樹當初撐下去,繼續賣藥和放搖滾音樂,
    只要電台和節目存在,就會有人聽,
    ,兩件事不並然會有衝突。
    結論是,必須善用資本主義的邏輯。
    還有,錢真的很重要。

  7. 青春洋溢的我曾在tower工作,
    當時身邊的許多好友為大樹下電台的DJ(如tammy、ED、小樹..等等)
    我們都對這樣的音樂平台感到熱血沸騰。
    雖然壽命短暫,
    但發現還有人記得這麼一段故事,
    內心相當感動∼∼∼∼

  8. 補充一下:我記得起先是時間縮短了,從大半天的節目,變成忘了下午幾點鐘之後才有,然後又過了一陣子之後就消失了。那是國中時的中廣青春網之後,我最後一次著迷於廣播電台了。記得還拿了兩次免費電音party的票,一次是Ken Ishi第一次來台的趴,在現在早已不復蹤影的@live。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