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time()-strtotime('2007-07-01') > 2592000) { $is_old_post=1; } else { $is_old_post=0; } ?>
遊覽車停在王功港邊的蚵藝文化館前,這附近似乎是模彷淡水的漁人碼頭,建了一座觀光區。王功蚵藝文化館展出以蚵殼所製的手工藝品。
十分熱情的解說員謝先生帶我們現場DIY,用蚵殼作黑面琵鷺,我覺得我還挺有天份 :P
文化館內還售有各種蚵殼藝品 DIY包,很適合買回去自己作勞作。
等勞作上的黏土乾硬的空檔,我們到潮間帶去參觀,也就是那一大片蚵田。這片蚵田一天兩次的退潮會整片露出,煞是壯觀。退潮後的蚵田上,可看許多海洋生物,最多的是蜘蛛蟹和招潮蟹,我還看到三隻死在地上的水母,好奇所致,我用手指戳了幾下,觸感很像竘蒻 XD
蚵田解說員向我們介紹附近生態與蚵的養殖過程,並現場開蚵請大家嚐,扭捏了一陣子,大家才股起勇氣一試,畢竟,在蚵田吃現開蚵仔可是一生一次的機會。肥碩的鮮蚵口感十分清爽,甜美之中還帶著海洋自然的醎味,完全不腥,真正的海鮮就應該這麼吃啊。
王功落日是當地著名景觀,可惜當天氣不佳,天空灰樸樸的。更煞風景的是遠方可望見冒著黑煙的六輕。負責為我們解說王功生態的生態學博士蔡嘉揚先生,同時也是環保行動者,他說六輕當初蓋的時候允諾會此地帶來工作機會,但現在大部份都是用外勞,也就是說,在經濟上對當地沒幫助,但帶來的污染卻嚴重威脅王功的自然生態與養殖漁業。
入夜後,王功的晚餐當然是蚵仔宴,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蚵嗲和「蚵披薩」,蚵嗲還算好吃,但原來看菜名就很期待的「蚵披薩」就不甚滿意,基本上,它很像是煎到很乾的蚵仔煎,煎得太過頭,吃不出蚵原本的鮮味,而且視覺上也不太好看。如果「蚵披薩」能夠學一下韓式海鮮餅那種有點軟的麵糊和火候,吃起來應該會不錯。老實說,剛才在蚵田品嚐現肥美的現開蚵,對晚餐十分期待,但在餐廳吃到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小時候住新竹香山外婆家,也有很多紅樹林、搖著大螯的招潮蟹和養殖蚵。每天傍晚阿祖(阿嬤的婆婆)和一堆村莊裡的婦女都會接一種零工,就是人力剖蚵殼,每四個人帶著粗麻手套,圍坐在一張原木桌周圍,木桌上堆著一座蚵山。剖著剖著就會有奇怪的初齡海蟹從躲藏的蚵殼縫隙中溜出來,我們一群小鬼在旁邊守株待兔,馬上擁上前抓起來凌虐....。
現在香山靠竹南港的海水養出的蚵全是污染的,沒聽說那裡再出蚵了。外公外婆也已經往生,記憶卻越來越鮮明。對了,外婆家的村莊叫做鹽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