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time()-strtotime('2004-04-25') > 2592000) { $is_old_post=1; } else { $is_old_post=0; } ?>
並不是我有文藝氣息什麼的,"《班雅明作品選》":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28463是我在地上揀到,隨便讀讀,然後覺得很有意思。
這本書其實是老婆在看。老婆有個習慣,她看過的、正在看的、剛買了還沒看的、可能要看的、借來的書都會堆在她和我之間的書桌上。一直堆到快塌了的時候,才整堆搬到她和我之間地毯上。她會繼續這樣蓋兩三座書塔在地上,好像要蓋座城牆擋住我似的。一直要到我不小心踢翻,才有理由請她把書收回書架。老實說,前一篇網誌寫的《眾妙之門》也是從她那堆書滑落下來,蓋住我在看的《如何處理加拿大稅務》。
前兩天我又不小打翻她的巴別塔,於是看到這本《班雅明作品選-單行道.柏林童年》。翻翻才發現班雅明真是位了不起的blogger,這本書的文體差不多就是現在的網誌式寫作。整本書大約有一百篇文章,文章字數多半在一千字以下,甚至只有一兩句沒頭沒腦的話,例如:看看註解才知道,在德文裡,「勸說」似乎是雙關語,這句話也可以讀成「有生育能力不見得是會有結果的。」原來堂堂文化批判大師也會講冷笑話。 有幾篇是條列式的,例如:致男人們
勸說是沒有結果的。
等等此類。 書中夾了一篇阿多諾的解說:13號
... 一、書和妓女都可以帶上床。 二、書和妓女都可以把時間搞亂。它(她)支配夜如晝、晝如夜。 三、....
瓦爾特.班雅明的《單行道》,...,不是像人們草率地一翻就認為是那樣的一本格言書,而是一部思維圖像集。...《單行道》中的片斷不是柏拉圖關於地獄或者車子的神話那樣的圖像。它們更像是胡亂塗寫的畫謎,而不是對語言難以表達的事物用譬喻描述的咒語。譯者李士勛也在譯後記提到他對這本書的看法:
《單行道》含有格言、筆記和雜感等各種形式...。其實這本書很難歸入任何一種文體。怎麼看都覺得這不就是網誌式文體嗎?看來網誌在文學上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延伸閱讀: "汗謄:筆記:寓言allegory":http://hanteng.twblog.org/archives/000922.html "談《啟迪:本雅明文選》一九九八年以中文出版之意義":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mworks/mw-litcomment/Benjam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