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格蘭實驗
[
聊是非]
「米爾格蘭實驗」是我前陣子幫出版社校對譯書時看到的名詞。
試著問你自己:如果活在二次大戰時的德國,你會是納粹的幫兇?還是清醒如辛德勒暗地抵抗屠殺的醜行?由1974年發表的一個社會心理學實驗結果來看,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
這個實驗是由"Stanley Milgram":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nley_Milgram設計的,這位學者的另一篇著名的理論是"「六度分隔」":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2524。Milgram於1963設計的一個實驗,用以測試人服從社會規範的容忍度,現在多稱為"「米爾格蘭實驗」":http://en.wikipedia.org/wiki/Milgram_experiment。實驗內容是這樣的:

他先以「研究記憶力」為名,徵求志願受試者,參與者可得到4.5美金的酬勞。志願者的年齡從20~50歲,學歷從高中到大學。
受試者到場時,實驗室內還安排了一名假扮為受試者的職業演員。他們兩人抽籤決定誰當「老師」,誰當「學生」。由於籤是設計過的,受試者永遠會抽到「老師」,而演員永遠會抽到「學生」。但受試者對此並不知情,並且以為那位演員也是志願受試者之一。
實驗開始,「學生」(上圖中的A)手上圈了電擊環,電擊的按鈕由「老師」(上圖中的S)控制。「老師」開始問「學生」一些考驗記憶力的問題,每答錯一次,「老師」就要按一次電擊按鈕處罰學生。
受試者被告知,處罰程度是遞次增加,也就是電壓會越來越強。但實際上,扮演「學生」的演員手上並沒有真正的電擊,他是演出來的。
隨著問題一次又一次答錯,電壓增加到300伏特,演員表現得也越來痛苦。不過,當受試者抗議說,這樣增加電壓來作實驗不太合理時,實驗人員會回答:「實驗要繼續下去,不能停。」到了315伏特時,演員會假裝痛到撞牆,並且無力回答之後的任何問題。
實驗結果發現:在300伏特之前,沒有一位受試者會抗議實驗不合人道;更強的電壓之後才有受試者拒絕繼續實驗;但仍有65%的人一直持續實驗到了最後的強度--450伏特。
這個實驗後來有其他學者重覆作過,仍然得到的61%~66%服從規範的結果。
也就是說,即便看到他人受到強烈的痛苦,大多數人依舊選擇遵從規範。
這是殘酷而現實的人性實驗。說明了歷史為何會不斷上演大規模的壓迫事件,也說明了,我們為什麼需要異議份子。
考據 | 由 jeph 發表於 2004.10.28 02:48 PM| 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