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time()-strtotime('2003-07-05') > 2592000) { $is_old_post=1; } else { $is_old_post=0; } ?>
前一篇筆記迴響中,Daryl提到「哥德樂團」讓人聯想到日本「視覺系」。日本視覺系我是沒什麼仔細的研究,印象所及,我覺得視覺系在外觀和音樂內容上與「華麗搖滾」(Glam Rock)的關係比較大。因為不懂日文,很難找到相關的資料,有篇「何謂視覺系」點出了視覺系和華麗搖滾的關係。
從音樂風格去理解「華麗搖滾」會被搞得一頭霧水。這個名詞本身不太像一個音樂風格,主要指的是樂手強調自身舞台和媒體上形象的華麗、歌劇式的視覺效果,玩的音樂可能是前衛搖滾、重搖滾、重金屬、龐克、哥德、...等等。七○年代初英國的一批搖滾樂手如Gary Glitter、Roxy Music、T. Rex、David Bowie、...等等最早被稱為華麗搖滾。他們的共同特色是濃粧艷抹(有時候不男不女)、性感(男性的性感)。這類樂手在七○年代的英國數量之多,可說是現象或風潮。Glam Rock: a Bias History of UK談到這段時期的華麗搖滾風潮。他們歌詞內容分兩種極端,一種是天真、簡單,像T. Rex;另一種則帶入嚴肅的藝術氣息,如David Bowie、Roxy Music。我看過一份資料(大概是《Rock & Roll : an unruly history》這本書吧),說Davie Bowie於一九七二年的專輯和演唱會「The Rise & Fall of Ziggy Stardust」(一場豪華的搖滾歌劇)後,媒體開始稱這種表演風格為「華麗搖滾」。
後來美國好打扮的樂手也越來越多,但他們不完全像英國的樂手,走藝術或中性路線,像Alice Cooper加入恐怖歌劇的成份。Kiss立下了另一個里程碑。後來的龐克、新浪潮、哥德的打扮,都受華麗搖滾影響。
講回日本視覺系,除了以上的影響,我覺得有一點很大的不同是視覺系有他們日本動漫畫美少男的傳統在其中。
有一部電影「Velvet Goldmine」就是以當年的glam rock風潮為主題,由於片中主角有影射David Bowie的嫌疑,也曾引起訴訟的危機(不過後來好像不了了之)。這部片用王爾德的戒指(我沒記錯的話,還是項鍊?應該是戒指...)作為精神傳承的象徵,敘述一個美好的搖滾時代。相形之下,讓90(本片拍攝年代)變得十分的黯淡無光....
雖然這種白首宮女式的心態並不足取,但這部電影真的滿好看的。